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益智 » 分析与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
扩展阅读
天成解说一个人的游戏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戏什么牌子显卡好 2021-03-16 21:51:00

分析与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

发布时间: 2021-02-14 18:53:14

❶ 如何提高教师在游戏中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

作为管理者,我常常走进教学现场进行观摩,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产生的这些困惑主要基于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与集体教学活动不同的是,自主游戏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教师难以应对,缺乏现场观察、指导的经验;第二,教师能捕捉到自主游戏中的一些现象,但不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缺乏解读、分析幼儿行为的方法与思路;第三,教师比较关注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性、创造性的表现,但仅仅知道等待与观察,不知道如何与幼儿进行现场互动,缺乏有效互动的方法与策略。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教师的困惑就要从这些原因入手,让教师在观察与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时能做到有思路、有方法、有策略。
一、共体验——走近教师,建立“指标”
对于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现有的一些文本材料给教师提供了参考,如《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就具体提出了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要点及其发展提示。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教师即便手中拿着这些文本材料,却依然不知道在游戏中该看些什么。因此,管理者首先要对已有的文本材料进行分析,然后走近教师,体验他们的困惑,再来分解目标、细化指标,帮助教师找到具体、可操作的观察点。
案例1:“指标”的产生
游戏活动时间,我进入了游戏现场,发现有的青年教师一直在来回走动,似乎在仔细地观察孩子,但却看不到关键点;也有的青年教师运用“角色介入法”参与孩子的游戏,仔细倾听教师与孩子的对话,发现只是留于形式与表面的对话。教师还是不知道游戏中该看些什么,观察哪些要点。于是,我开始着手重新制订“指标”。
在制订“指标”时,我们重点将观察要点转化为教师能够操作、可执行的显性内容(见下表),帮助教师找到观察的方向,同时为每位教师提供“观察本”,将“指标”贴在上面,起到导向和指引的作用。
当然,“指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对其加以完善与充实,在运用“指标”的过程中不断用案例积极地去诠释内容,真正发挥“指标”的效用。
二、共分享——走近现场,寻找方法
游戏中的讲评是提升幼儿经验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组织游戏时的一个难点,为了提升教师的讲评能力,积累有效的师幼互动经验,我们特意请来了游戏专家徐则民老师,开展“对话式”讲评,即经过现场观察后,先请青年教师讲评,然后再来倾听徐老师的讲评,并通过“对话”了解讲评中的思路与用意。
案例2:“对话式”讲评
一次大班自主游戏中,孩子开展了“超市打折促销”活动,教师抓住孩子在游戏中产生的这一全新内容进行提问:“你们为什么要采用打折促销的方法?”从孩子的各种回答中,教师梳理总结了孩子的游戏经验:当生意不好时,可以采用打折促销这种好方法。徐老师在讲评时则首先问道:“什么叫打对折?打对折是让东西更便宜还是更贵了?”
徐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基于对孩子行为的深入分析,孩子们在生活中虽然常常见到“打折促销”,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理解什么是“打折”,徐老师的讲评让孩子们在获得游戏经验的同时丰富了知识经验,也拓展了青年教师的思路。
这种基于现场的指导,能够直面教师的问题,帮助教师找到有效讲评的思路与方法,体会如何在分析幼儿表现的基础上及时跟进与加强互动,从而形成一些有效的策略。
三、共推进——走近故事,提升能力
在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每天遇到的现象不同,他们对此的感受也就不同,这就要求管理者对他们的指导应该是个性化的。为此,我们确定了每月一次的“约定日”,请每位教师在这一天说说自己在游戏中看到的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困惑与方法,鼓励所有教师共同分析和思考,并采用“专家坐堂”的形式帮助每位教师解决困惑。
案例3:约定日
小班教师的问题:小“医生”连续给娃娃打了十几针,看到孩子如此投入到游戏中,教师应该怎么办?——说明这个孩子已具有角色意识,但缺乏角色认知,需要教师的帮助。
中班教师的问题:个别孩子在游戏时总是心不定,怎么办?——先得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的习惯问题,还是游戏的内容对他没有吸引力,然后据此采取不同的对策。
大班教师的问题:“摄影棚”“花店”都没有生意,孩子们又不想撤,怎么办?——考虑形式、内容是否具有挑战性,可以更换材料,如尝试在“摄影棚”里投放一些别的器材。
每一次的“约定日”我们都会听到许多小故事,由于这些故事是每个教师都可能会遇到的,更能引发教师的共鸣,在集思广益中寻找解决对策,每位教师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我们还邀请专家对教师的这些案例进行点评、归纳,帮助教师学会分析、解读案例,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感到只有走近教师、走近现场、走近故事才能发现教师的真问题、真困惑,只有和教师一起共体验、共分享、共推进,才能给予教师真帮助,从而实现教师的真发展。幼儿自主游戏观察指标
幼儿自主游戏观察指标

观察内容 具体指标
看整体
1. 进入游戏的人数。
2. 幼儿的兴趣点(人多与人少)。
3. 幼儿的游戏状况(是否有兴趣)。

看角色意识
1. 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
2. 表现角色的行为。
3. 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看角色行为
1. 行为与角色的对应。
2. 游戏的投入度。
3. 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看角色认知
1. 经验的丰富程度。
2. 知识的运用。

看社会行为 规则意识、交往方法、合作意识与能力、情绪情感表现。

❷ 幼儿游戏中游戏观察与分析的基本路径

自弗洛伊德以降,人的童年经历的重要性在现代心理学的朗照下更加彰显。人的早期经历在一个人的整个一生的人格发展中具有奠基的作用,对人的一生的幸福具有深刻而久远的特殊的重要性,正如卢梭所说的:“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生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成成人,把孩子看成孩子。”学前期作为儿童生命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教育应该以适合他们成长节奏的方式进行。在幼儿期,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上就更加地发达,可以说,游戏是存在于幼儿身上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天性,幼儿就沐浴在游戏的时光中,幼儿作为存在的空地是被游戏占有着。因此,心理学家将“幼儿期”命名为“游戏期”。尊重幼儿天性和成长规律也即意味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一、自由游戏活动的实施路径
作为纯粹的游戏活动而存在游戏是指自由游戏或自选游戏,是指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注重让儿童自选、自由地开展游戏活动,产生积极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其身心发展,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即是目的,所以也称之为“目的性游戏”或“本体性游戏”。这种游戏活动强调的是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注重游戏活动本身是儿童可以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自由参加的活动,并真实自然地反映着儿童发展的水平和兴趣爱好。自由游戏是幼儿天性的自然表达,主动性的发挥。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都属于此类。
自选、自由的游戏,注重主体的确定、玩具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动作的展示等游戏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自然进行。所以,对于这种游戏的组织形式,往往被认为是儿童的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游戏活动的实施。这种游戏活动在室内表现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幼儿园室内一般设有积木区、美工活动区、角色游戏区、益智操作区、科学探究区和图书区等游戏活动区域。在规定的时间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区域进行操作。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课程应更多地选择那些低结构性、非正式的活动,除了结构性高、正式的集体活动外,更应挑战那些区域活动、建构活动、戏剧扮演活动、调查活动及小组合作活动,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通过持续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培植幼儿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给幼儿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室外,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玩沙游戏和打闹游戏则是幼儿经常玩的游戏形式。王阳明说过:“大抵童子之情,乐禧游而禅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舒展着自己的身心,茁壮地成长。跳绳、扔沙包、跳房子、踢毽子、老鹰抓小鸡等游戏都是幼儿久玩不厌的经典民间游戏。在滑梯上、在沙池边、在地面上,幼儿都恣意地挥洒着他们的想象,享受着童年的美好时光。幼儿是游戏的天才,可以把半个皮球当帽子、锅、轮船,这时,我们可以闻到儿童成长的芬芳。
爱尔兰诗人叶芝(Yeats)有句关于教育的名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焰。”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跑,而不是百米跑道。这样起跑时的抢跑就没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性,而主动性则是一个人成功所需要的持续一生的不竭动力。有主见、主动工作是雇主对员工期待的美德,主动学习则是成功的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学期教育小学化是目光短浅的有害行为,要求我们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自由游戏对于幼儿知识学习的帮助可能不明显,但是它的最大的发展价值却体现在幼儿主动性和个性的培育上。
二、教学游戏活动的实施路径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这本身就意味着学前教育具有教育性,并不是一些外行所说的——学前教育仅仅是玩或看孩子。集体教学作为快速、高效地传递人类间接经验的方式并不为学前教育所排斥,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原因,不适宜对其进行成人化的、小学化的教学。学前教育应该以教学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即以教学的方式来组织儿童的游戏。这种游戏实施的组织,实质上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实施教学,完成特定的教育目标,即教学的游戏化。在这类教学活动中,游戏只是活动的形式或手段,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与兴趣,以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游戏又称作“工具性游戏”或“手段性游戏”。
自由永远都不意味着任意而为、不受约束,真正的自由是规则下的自由。没有成人参与和指导的、放任的游戏活动往往会流于混乱的吵闹,而无法起到促进儿童成长的教育目的。在优质的幼儿园中,游戏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做,更不意味着教师袖手旁观、无所事事。教师是幼儿的一个玩伴,平等中的首席。幼儿教师的参与可以让幼儿更快更好地学习,教师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可以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有具体的教学目的的游戏活动则使得幼儿通过游戏这种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游戏的实施是把游戏作为教学手段运用的,是结合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活动主题进行的。这类游戏的组织,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结构性更高。幼儿需要根据教师的指令行动,所以对于幼儿来说并不能完全自主。因此,这种游戏形式往往被认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儿童游戏。这种游戏形式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外衣,其最大的特点是把学习任务和游戏的形式结合起来,它符合幼儿学习兴趣强,目的性、坚持性较差的特点,使幼儿以愉快的情绪,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即游乐性学习。它是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重要形式,使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达到成长的目标。
教学游戏主要是以集体活动的方式开展的,集体游戏在类型上往往表现为以成人编订的、有一定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有规则游戏包括四个基本要素: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和游戏的结果。教师要根据班上的教育任务和要求,并考虑幼儿实际的知识范围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和编制能适合于这些条件的游戏。
有人认为儿童就是儿童,他们的任务就是游戏,过早的教学活动会破坏和污染孩子的精神世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充满暴力的行为,从而也就造成了童年的消失。另一派则充满忧患意识地看到社会底层的孩子非常像孩子,玩得足够多,而中产阶级的父母会给孩子安排很多特长班、辅导班。中产阶级的孩子更不像孩子,他们与父母吵架的频率也更高,但他们却在以后的发展中占尽优势。我将这种冲突称之为学前教育中的“学术与政治”。前者看到了孩子的天性,后者则看到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则实现了两者的握手和融合。
三、游戏生活化的实施路径
游戏是儿童的游戏,儿童是游戏着的儿童。游戏与儿童须臾不相离。生活在游戏期的幼儿,这一特点就更加地明显,游戏在幼儿身上就更加地发达,甚至可以将游戏的多寡作为区分幼儿和其他年龄段儿童的特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就意味着,幼儿在走路、唱歌甚至吃喝拉撒的过程中也是在进行游戏的。幼儿生活在游戏之中,游戏也就发生在幼儿的生活之中。我们在幼儿园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的这些现象“有些幼儿在吃饭时边吃边玩,玩勺子、玩饭粒;洗手时玩肥皂、玩水;睡觉前玩被子、在床上爬来爬去••••••幼儿稍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都在进行游戏。”[3]活动是儿童心灵世界的窗户,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发地无意识表现出来的游戏是成人了解幼儿特点,进而理解他们精神世界的窗口。同时,对幼儿在生活中进行游戏的渗透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潜在课程在教师教学和游戏活动计划安排之外发生,“潜在课程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意料之外的知识、价值观念、态度、行为方式等。潜在课程在教育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规课程更为重要,尤其对于促进儿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4]幼儿在生活中受到的影响往往更加深刻,也更加深远。
幼儿通过游戏可以训练各种生活技能、遵守规则的意识并且使得这种规则意识内化。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玩水、玩肥皂泡学会如何洗手;可以以一种游戏化的方式,把袖子当作山洞让幼儿把手伸进去以火车钻山洞的方式学习和练习独自穿衣服。幼儿的成长经历是独特的体验过程,幼儿教师以这种方式守护着儿童的童年,呵护着儿童的成长。幼儿游戏生活的实质是,幼儿浸润在游戏的精神之中。游戏精神洒满幼儿成长的道路,伴随幼儿的成长,使幼儿的生活充满灵性。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特殊而独特的世界,有着自己的发展和成长节奏。幼儿园活动大多是集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完成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另外许多集体活动需要幼儿逐个进行,这时就留下了很多需要等待的时间。比如在午餐时间,有的幼儿吃得快,有的幼儿吃的慢,如果给先吃完饭的孩子投放一些玩具让他们玩就可以消除这些孩子的消极等待的时间。在等待如厕和饭后散步的时候,教师带领孩子玩一些手指游戏或其他简单易操作的经典游戏,有的游戏还伴随着儿歌,这样就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给每个孩子带来美好的情绪体验。
游戏是儿童心灵休息的港湾,游戏真正属于儿童的活动,当他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就会躲进这里躲避风雨。当孩子心情难过的时候,他们会独自或和自己的好朋友呆一会儿,这是他们在享受他们的秘密空间。在游戏的时空中,儿童能够体验到生命的美好,感受生活是值得过下去的。正如英国游戏专家温蒂•罗素所说,“对于那些命运不是很幸运的孩子来说,哪怕仅仅在游戏中有这种感受,也好呀!”儿童在游戏之中对于生活中不可控制的活动进行掌控,是对于现实的一种颠覆。有时候,儿童在站队的时候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故意违反纪律,以此取乐。对于这些情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要对幼儿的游戏太过注意。

❸ 如何提高教师在游戏中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

一、多渠道提升教师指导能力。
首先:以理论学习为载体,帮助教师解读游戏观察的内涵与意义。
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反映了教师的基本技能。会观察的教师能够在游戏中看到幼儿的游戏行为与发展的关系,能够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思考,并及时将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与分析。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选择理论学习,通过收集资料、查找信息、交流探讨,以先进的理论来引领教师的发展。经过多次的实践活动及研讨,我们不断探讨办法,在实践中我们确立了观察的步骤:第一,观察什么?第二,什么时候观察?第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第四、如何处理观察资料?观察为教师反思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成功反思的基础。通过对游戏观察要点的把握,教师观察的目的性加强了,观察的效果体现了。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现有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作出推断,才能真实地认识孩子。
其次、以实践观摩为契机,帮助教师把握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一般来说老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有两种: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通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教师要把握好指导时机,适时介入。
1、当幼儿遇到困难、挫折,即将放弃游戏意愿时。
案例:丁丁今天来到了高低梅花桩游乐园进行游戏,刚走了几下,一不小心就掉了下来,丁丁很自觉的返回到了起点继续挑战。但在第二次走的时候,由于有三关,他还是掉了下来,他一脸的沮散。边上的辉辉见了,鄙视的对着丁丁不屑的说:“哼!笨蛋。”丁丁听了十分恼怒,一脚踢翻了梅花桩,愤愤的说,不玩了。教师观察到孩子失败后的失落,因此鼓励孩子“,没事,再来一次,一定会成功”、“加油”,当孩子成功的过三关时,老师还为孩子鼓掌。
分析:有的幼儿刚参与一个新游戏时,兴趣十足,但很快兴趣就减弱了,细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游戏玩法单调重复,孩子觉得没意思;二是孩子们遇到困难或不知道该怎么游戏了,游戏难以深入。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指导,激发鼓励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
2、当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时。
案例:在医院看病的小宇躺在床上不动,他告诉萱萱,我死了,你们哭吧!玩起了“死人”游戏。周围的人有的假哭,有的起哄、有的还在磕头。幼儿的一场举动引起了教师的注意,教师听明缘由后假装听了听小宇的胸口说:病人还有救,医生抢救,大家又忙着玩起了救人游戏。
分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可以自由表达对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体验和感受,因此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健康或不适合幼儿的内容,如打麻将、赌博、烧香拜佛等,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3、当游戏出现不安全因素时。
案例:点心店新添的冷饮冰激凌引来了很多的孩子,圆圆的冰激凌老师使用海洋球代替的。琪琪和乐乐分别买了一个,他们边走边吃,一边还说着好吃好吃,乐乐还真的在海洋球上舔了起来。老师见状说:这个冰激凌是假的,不能真的吃,他们你看我我看你,笑着假装吃了起来。
分析:年幼的孩子在游戏情境中往往会把假象和现实混淆。因此当游戏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时,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介入指导。幼儿如果使用危险物品进行游戏,或者在游戏时出现危险动作,都有可能受到伤害,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说明利害,确保幼儿的生命健康。
4、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指导。
案例:“医院”里来了一位病人要求住院,可是没有床位了,医生让病人下次再住院,可是病人说病情严重,要立刻住院,否则很危险,大家都不知该如何解决……老师说:今天病人很多,没有床位了,想想有什么东西可以来代替呢?月月说:我们把小椅子拼起来吧,芮芮说小桌子也可以,于是医生护士们忙着做事了。
分析:活动室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而幼儿游戏中的想象是无限的。当孩子向老师寻求帮助时,教师不需要做太多的事,只要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协助幼儿解决问题,将游戏进行下去。
5、当游戏中出现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如扔玩具、破坏别人的游戏等,教师必须制止和问明缘由。
当然除此之外,游戏中孩子们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如伙伴意见不一致、幼儿不按要求活动等等状况。我们经过多次的实践观摩活动,大家用文字、录像等手段记录了教师指导的全过程,我们不断探讨办法,在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完善并确立了游戏的观察要点和介入时机。
最后,通过总结反思,帮助教师学会分析、学会解读。
教师要从学会解读幼儿的游戏需要入手,做幕后推动者。只有我们真正地、深入地、持续性地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幼儿的对话,解析幼儿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适宜的策略推动游戏的开展。

❹ 根据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从哪些角度解读与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

一、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的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
在幼儿游戏前,我们可以给幼儿准备许多有利于游戏的材料,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比如在角色游戏区,放上幼儿自制的电话,两个幼儿商量后,就可能玩打电话的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听诊器 、白大褂的时候,三四个幼儿一商量,可能会玩起医院游戏;在一块空地上放上沙包,他们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丢沙包的游戏
所以,我们应尽可能的给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包括游戏用的场地及游戏用到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其适宜性,既不能琳琅满目,给幼儿过多的刺激,使幼儿无所适从,又要适量的增加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以便更长时间的启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二、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以保证幼儿能够尽情的玩游戏。
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有很多的社会行为,如遵守游戏的规则、积极的帮助他人、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处等,幼儿都是在游戏中学会的,因此,教师每天都要给幼儿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保证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由此来获得自信和满足。三、教给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
掌握一定的游戏活动技能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良好保证。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用互相学习的方法学会玩游戏;也可以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应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对个别的幼儿进行指导,掌握游戏的时间,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游戏。
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对幼儿游戏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了解游戏中的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等情况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着电话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教师可以拿起另一部电话开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吗?是呀,你是雍老师吗?
这样,教师就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来,并不自不觉地指导了幼儿的游戏。五、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考虑到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
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如小班的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样的游戏,但他们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玩游戏;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的为幼儿提供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内容的游戏,以便将来更快的适应社会
六、对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保证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游戏的快乐。
对于幼儿游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如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要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要指导方向;而在进行指导表演游戏的时候,则要帮助幼儿选择健康而又适合的作品,通过各种方式,使幼儿熟悉理解作品的内容,如讲故事、听录音、看电视等形式;如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时候,则要通过丰富幼儿对物体的想象和加深他们的印象为主要指导目标;所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导艺术。
1、把握好指导的度。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时,
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 ,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因此,掌握好游戏指导的度 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导会让幼儿墨守成规,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导也会使幼儿无规则意识,形成惟我独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要改善指导技巧,既要实现延续游戏的教育目标,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把握好指导的度 的基础上,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教师的指导时机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当,幼儿的自主性就能充分体现。
3、把握游戏前的引发。
总之,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定要本着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❺ 董旭花教授讲座中指出可以从哪些方面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

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是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以集中、快速、高效的实现教育教学的任务,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自制力,同时能使幼儿体验到相互学习、交谈的愉快情绪。但是,我国幼儿教育中孩子多,教师少,班额大的现状,给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很大的难度,如何能更有效的组织好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老师们不断探索、实践所追求的目标。本人从事幼教工作已经有10个年头,曾参加过多次市、县教育局组织的优质课及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在集体教育活动的组织中,从过去对教师教材的生搬硬套,到今天的灵活运用,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近几年总感觉对集体教育活动的组织水平停滞不前,没有突破创新。通过本次聆听山东女子学院董旭花教授《幼儿园教育活动问题诊断与对策》的讲座后,让我有所感悟,受益匪浅。
董旭花教授对当前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和总结,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的对策。董教授分别从活动前素材和内容的选择;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组织等几个方面结合实例展开讲解。

要组织一节成功的教育活动,活动素材和内容的选择起决定性的作用。一、教育活动选择的素材和内容要有意义,有价值。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二、要避免素材和内容没意思,不吸引幼儿。比如现在很多幼儿园中所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弟子规》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但是咬文嚼字,寓意深刻的文言文对于幼儿来说是难于理解,没有意思的。我带大班是也带领孩子们学习过弟子规,孩子们虽然在老师的一遍遍重复下也能背诵出来,但大多数孩子不能理解,即便理解也是很肤浅的,对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三、对素材价值的挖掘要到位。好的素材确定之后还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做进一步的挖掘,这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虽然我们每位教师人手一本教师教材,但是教材的编制不一定完全适合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特定,需要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价值做进一步的挖掘。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准确;目标设定过高或过低;目标过于强调知识和概念的传递,而忽视了能力培养和情感的体验;;目标表达过于笼统或空洞;目标表述不统一的多种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回顾以前的教学活动设计,或多或少的都曾有过,但是通过这次学习后,只要稍加注意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
在活动的准备方面,我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只关注物质准备,不关注心理准备。 在某些活动中相关知识经验的准备有不可低估的的作用,能影响孩子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二、空间拥挤,比如各种操作活动,及游戏活动。三、材料准备不充分。四、操作材料不适合,不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五、教具材料只求新颖,不管使用效益。特别是在公开课优质课比赛中,材料求新求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六、忽视身边资源的利用。我们要多多注意观察我们周围环境中的教育资源,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最真实,最有效的教材。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是一次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也是幼儿教师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出现以下问题:示范与讲解不适合;语言罗嗦,缺乏逻辑性;无效问题过多;回应不恰当;教师无法根据现场的需要灵活调整目标指向;教师无法随即应变,处理现场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但是这些问题不是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或解决的,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❻ 举例论述怎样对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生性爱玩好动,专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属、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这样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我们都知道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不受限制地模仿各类人物,模拟各种事件,他们的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得察觉他们的需要”。下面拟就本班幼儿在主题游戏——“烧烤”中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及相应的分析,与同行切磋。

❼ 怎样具体分析幼儿的行为、结合指南将幼儿在游戏中的侧重点进行分析了评价

幼儿的自发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发开展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游戏,其中有潜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也可称之为本体性游戏。它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是一种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表现的活动,也是幼儿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创造。

(1)自发游戏对于幼儿有特殊的发展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在长期研究儿童游戏的基础上,提出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对其具有特殊的发展价值:一是游戏反映发展,因为游戏是儿童已有经验的表现活动;二是游戏巩固发展,因为游戏中有大量的自发练习性行为;三是游戏促进发展,因为游戏中有大量的自发探索性行为。

笔者也通过对幼儿期的典型象征性游戏的研究发现,幼儿在其自发的游戏中能够最放松、最自然地表现出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创造性行为,这类活动对他们来说是最具安全感、愉悦感、归属感、胜任感、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活动。所以,自发游戏对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观察幼儿的自发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和改善观察行为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自发游戏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好地了解和理解幼儿的载体。观察幼儿的自发游戏是教师改善观察行为的重要途径。原因有几点:首先,透过幼儿的自发游戏行为,教师可以了解到他们最真实、自然的表现,有助于教师发现一个真实的幼儿;其次,通过观察幼儿的自发表现,教师可以看到幼儿很多在教学情境中难以表现出来的、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行为,有助于教师发现一个智慧的幼儿;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和幼儿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形成与幼儿的合作伙伴关系,建构对于幼儿主动学习的深入理解,并找到与幼儿互动的适宜策略和方法……观察幼儿自发游戏的过程,是教师尝试换角度思考,向幼儿学习,并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成长的过程。

2.改善教师观察行为的要点及方法

要点一:解决态度的问题,帮助教师增强观察意识

目的:使教师从关注自己设计的游戏到关注并重视幼儿的自发游戏。

方法:“对比-感受”法

对比教师设计的教学游戏和幼儿自己发起的自主游戏,找到幼儿在其中的状态和表现的不同。

鼓励教师给幼儿创造更多自主游戏的机会,感受自发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体会幼儿主动学习过程与内涵。

要点二:解决角度的问题,帮助教师转变观察视角

目的:让教师从找出幼儿存在的不足转向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意义。

方法:“拍摄-发现”法

在日常工作中尝试关注幼儿的自发游戏行为,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幼儿有意义的自发游戏行为。

利用现代化手段,自己尝试拍摄幼儿自发游戏行为的或照片,帮助自己客观、细致地分析幼儿自发游戏行为中的意义和价值。

结合近期工作重点或研究内容,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一些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的相关表现和特点。

要点三:解决思路的问题,帮助教师制定观察计划

目的:促使教师从随机观察转向有目的、有依据的观察。

方法:“计划-捕捉”法

结合近期工作重点、研究内容或班级重点活动,确定自己的观察目的。

根据观察目的大致确定观察的对象、内容、时间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班级观察计划。

根据幼儿的需求和班级工作的需要,将有目的的观察与随机观察结合起来,以便捕获更多、更全面、更有意义的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的信息。

要点四:解决技术的问题,帮助教师选择观察方法

目的:让教师在利用已知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方法:“综合-探索”法

收集相关资料,学习实用、简单、易操作的观察方法。

根据观察目的,综合利用多种观察方法,为自己收集到更多有意义的信息服务。

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和情境,探索适合自己的、方便可行的观察方法。

要点五:解决载体的问题,帮助教师改进观察记录

目的:帮助教师将开放性的观察问题和结构性的记录表格结合起来使用。

方法:“开放-结构”法

在口袋里装上便笺纸,用只言片语或关键词等,随时记录下幼儿的动作、语言、表情及幼儿之间的对话。

根据观察目的,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方便自己有针对性地记录下想要了解的信息。

根据观察目的,梳理出几个关键项目(维度),设计出简单的、结构性的观察记录表格,方便自己对幼儿的诸多行为进行归类、分析和判断。

要点六:解决解释的问题,帮助教师形成分析框架

目的:帮助教师依据理论找出关键价值点,形成自己对幼儿发展进行解释的线索或分析的框架。


方法:“分类-整合”法

参考儿童发展文献资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或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儿童发展指南与评价指标,为自己更加科学、客观地解释观察资料提供依据。

依据自己的观察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对所记录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解释。

在反复体验和尝试的基础上,总结、梳理出自己对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进行解释的线索或分析的框架,逐渐形成自己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现状的科学评价。

要点七:解决成长的问题,帮助教师学会在反思中转变观念

目的:帮助教师以尊重的态度理解幼儿自然出现的特点及行为,学会以幼儿为师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方法:“反观-调整”法

学会正视和接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行为,即使在成人看来是有问题的行为,学会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透过幼儿的自发游戏行为,反观教师自身的言行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借助对幼儿自发游戏的观察,反思自身教育观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到原因,调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带着主动观察、有目的观察、连续观察的意识,在反复尝试、体验、反思和调整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反思能力,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❽ 怎么看待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观察与解读

一、如何理解幼儿自主游戏 自主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 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 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