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益智 » 听障儿童听觉对话游戏
扩展阅读
天成解说一个人的游戏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戏什么牌子显卡好 2021-03-16 21:51:00

听障儿童听觉对话游戏

发布时间: 2021-03-01 16:55:07

Ⅰ 什么是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是对听障儿童的听觉器官进行有计划的声响刺激,并建立刺激联系,从而逐渐形成听觉概念的一种训练。它可以刺激听障儿童意识到声音的存在及其重要性,越来越习惯于使用听觉去感知,认识周围事物,从而促进听觉功能的发展。

Ⅱ 如何对聋幼儿在语言训练中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

听障儿童听觉康复训练的简便方法 绝大多数听障儿童都有一定的残余听力。如何充分利用他们的残余听力进行早期听力康复训练,是当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 感知声音 我们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声音,意识到自己生活的世界里有声音的存在。 1、触摸法 取一面鼓,将听障儿童的手放在鼓上。击鼓,让他感受到鼓面振动的产生与消失。告诉孩子声音的产生与消失,使他们通过触摸间接感知声音的存在。 2、观察法。在鼓面上放一些硬币(或小豆子),家长击鼓让孩子观察因鼓面的振动而使硬币(或小豆子)弹起的现象,让他们通过视觉来感受声音的存在。 二、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让听障儿童感受到声音是无处不在的。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播放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或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播放过程中不要在意他们是否听得懂,只要看到他们在听,就达到了训练的初期目的。 三、学会理解声音的意义 1、在听障儿童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之后,家长可以逐渐加大听力训练的难度,让听障儿童逐渐理解声响的次数、大小、快慢等。我们可以用“击鼓数雪花片”或“击鼓拨珠”的游戏,让孩子理解声响的次数。开始可以让孩子面对家长进行训练,在理解游戏规则之后,就要背对家长进行。声响的次数要控制在孩子的计数能力之内;我们可以用“击鼓拍球”或“击鼓走路”的游戏,让他们感知声响信号的快慢,并能够根据所听到的声响信号的快慢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他们感受声响信号快慢的能力;用“听声模仿动作”或“寻声找物”的游戏来培养听障儿童对声音“大、小”的理解。另外,还要培养孩子理解各种声音的含义。如听见敲门声,就表示有人来了。 2、培养听障儿童理解语音信号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听障儿童认识到语音现象的存在,认识到语音是有意义的,不同的语音代表不同的含义,这些训练可以为语言康复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训练可以先从孩子的名字开始进行,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另外,还可以结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或最常看到的事物进行语音意义的训练,如“爸爸”、“奶奶”、“杯子”、“馒头”等。 3、学会辨别声音 通过有目的的训练,使听障儿童进一步认识到声音的多样性,不同的声响信号和不同的语音信号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在训练时,应逐步提高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另外,听障儿童的听力训练,决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一定要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Ⅲ 适合与听障儿童做的游戏

小猫抓抓
拉据
小畔在家
捉尾巴
.一网不捞鱼
.传递“小动物”
我自己找明友
认五官
小鸟飞飞小手拍,吃果果

Ⅳ 听障儿童理解能力差怎么训练郊果好

  • 一 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

    如果发现一个孩子比较粗心大意、观察事物不仔细或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坐不住等状况,就应该及时对他进行一些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的训练。

    活动1:找出一样的。给他几个很近似的图形,让他找出哪两个是一样的,并指出图形间的差异在哪里。

    活动2:给他一个比较杂乱的图画,有些不明显的小动物隐藏在里面,让他找出来。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插入大量的语言内容。例如:“它和谁是一样的?”“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树后面有什么?”“谁在大树上面?”

    我们还可以把观察活动和语言直接结合起来。例如:用几个外形很近似的娃娃图片,它们之间只有微小的差别,你用语言描述其中的一个娃娃,让他找出来。如:梳小辫、背书包、穿着黑色鞋子的娃娃是哪一个?他要在听清和理解这些语言的基础上观察寻找,在这些活动中,要强调他们仔细和认真地观察,尽量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

  • 二 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对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准备买几样东西,到商店时就要记住要买些什么。记忆还可以再现过去的事,这时语言是很重要的。它常常成为我们回忆过去的手段。例如:向别人描述你假期的经历。

    记忆包括图形记忆、色彩记忆、动作记忆、听觉记忆等等多个方面。训练前最好了解听障儿童在这几个方面中能力的差异,做针对性的训练。

    1. 给孩子出示一些他认识的玩具或图片,看完后让他转过身去,训练人员偷偷拿掉一个或两个物品,问他“什么没有了?”开始时,只要三、四个物品就可以了,以后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逐渐增加。

    在做听辨训练时,可以把卡片翻转过来,背面向上,孩子看不到图片内容,让他们听后拿取。这就要求听障儿童在听清词语的同时还要记住卡片的位置。卡片数量可逐渐增加。这个游戏可以让两个孩子一起玩,两个人轮流做说者和听者,说的人也要记住卡片的内容和位置才能进行游戏,所以对两个人都是记忆的锻炼。训练者可以通过给他们计分把游戏变成小比赛,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通常摆在第一张和最后一张的卡片最容易记住。所以开始可以说这两张卡片以降低难度。后来,可以一次说两个或三个内容以锻炼其听觉记忆能力。

    2.

    在一些特殊活动前后可做一些准备和复习。如:坐火车、开生日会等。在活动之前,可以通过图片让孩子事先了解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之后,还要通过相关物品、照片或录像,帮助他们回忆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通过这类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有意识地记住发生过的事,包括一些细节。这也是培养记忆力的方法之一。

    3.

    把一个盒子的面割掉,在相对另一面的中间挖一个洞,把有洞的一面向上放在桌子上,拿若干个孩子认识的物品,逐一放到他们面前,让他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扔到盒子里,全部放进去之后,让孩子回忆盒子里都有什么。如果他忘了某件东西后,可以给他提供一些线索。例如:“喝水用什么?”“有长耳朵的?”当他都说出来以后,拿开箱子一一核对,并给与奖励。

  • 三 分类能力的培养:

    能够按某一原则对物品进行分类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孩子要能正确分类,就需要他们能概括总结出物品的典型特征,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关系。在给物品分类时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想一想,那些动物是小的,白色的,有毛的”。在这句话中,通过四个词语限定了一些实物。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无意中给物体分类。例如:在商店里你说“我想要一件红色的短大衣”,这样你可以和别人准确地沟通。我们要教孩子找出物体间共同的特征,初期可以选择一些明显的特征。例如颜色和大小,这样对他们会容易一些,然后到触觉等方面的分类,再逐渐到“人”、“家具”等更抽象的类别概念。

    1.

    给孩子一些玩具或图片,然后引导他“把吃的放在这儿”“把动物放在那边”。开始时,你只要求他用一种方法来分类,然后让他用两种标准分类以提高难度。例如:让他给扣子分类。开始让他以颜色分类,再用大、小分类,然后将颜色和大小结合起来。如“把红色的大扣子放在这儿”“把蓝色的小扣子拿出来”。这时就需要他把物品分成四堆或更多,而不再是两部分。

    2.

    给孩子一些物品,拿一个有口的箱子,给他发出指令,如“把红色的东西放进来”。如果拿错了,就不让他把物品放进去。这个水平掌握好以后,就可以提高难度,增加物品和类别数量。有时还可以故意说一个物品中没有的类别。如“拿出红色的”但这些东西中没有红色的,这时可以了解孩子是否真正理解这些类别的概念。在这个游戏中,训练人员和孩子还要互换角色,让他发出口令,训练者来拿取。有时还可以故意拿错,引导孩子进行纠正。

    3. 先让他看一个物品,然后给他几个不同类别的物品,让他从中选出和这个物品同类的事物。例如:先让他看一个“勺子”,然后让他从“桔子、娃娃、碗、笔”中拿出一个和“勺”放在一起。当他将各个物品分类完成后,要给予奖励。

    4.

    把物品图片分类做成图片册。通过这种图片册,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同一物体可以出现在不同类别中。例如:“红色的皮球可以放在红色的物品中,也可以放在圆形物品中,还可以放在玩具中等。你可以引导孩子用一张图片上的几个物品编成一个故事,并教他使用描述类别的词语。例如:“一个男孩穿着一件绿色的衣服,开着一辆绿色的汽车,看到一棵大树上有绿色的树叶,绿色的草地里有一条绿色的虫子……这对他完整有序地描述事物,组织语言会有帮助。

    5. 找出不一样的:给孩子一些物品,其中有一个和其它物品不同类,让他找出来。如;把“勺、筷子、碗、帽子”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找出哪个不一样或哪个不对,也可以对他说“哪个不是餐具?”

    在日常活动中,家长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类别概念。例如,盛饭时对孩子说“把大碗拿给我”;每次在游戏结束时,让孩子自己收玩具。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分类练习机会。如“把穿珠放在这个盒子里,把插片放在这个筐里,把汽车都放在玩具架上。要教给孩子分类,首先要让他经常看到哪些物品总是放在一起的,并要进行大量的分类练习。

  • 四 逻辑顺序能力的培养:

    让孩子注意了解事件发生的顺序,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加深他们对事情因果关系的认识,还能提高做事的条理性。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或展示事件发展过程的图片,把它们打乱顺序,让孩子排序并进行讲解。

    在给物体排序时,要从多角度考虑。例如:从高到矮排队,从矮到高排队。从前面数,小狗排在第三个,从后面数,它排在第几个?从家去商店的路上,先经过医院,然后经过一个路口,最后经过一棵大树;回来时先经过什么?然后经过什么?最后经过什么?把红色、黄色、绿色的珠子依次滚进一个一端封死的小圆筒,在把珠子倒出来之前,先问孩子“应该哪个珠子先出来?”

    日常活动和家务劳动也是培养孩子逻辑顺序的好机会。例如“刷牙”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先接一杯水,挤牙膏,然后再刷牙,刷完后漱口,清洗杯子和牙刷。平时刷牙时,家长要有意识地边做边说。你还可以把这些步骤用图片或照片展示出来,打乱顺序,让他排序并讲出图片内容。

  • 五 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人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忽略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听障儿童的想象力与同龄健听儿童往往表现出较大差异。如果不给出任何物品的提示,问他“想一想,什么东西是香的?”他可能一个都想不出来。而如果把一些物品放在面前,他很快就能从中挑出哪些是香的。这说明孩子虽然明白词语的含义,但由于受其想象空间的局限不能想出“香皂、花、香水……”

    是香的。但不要误以为听障儿童的想象力一定会低于健听儿童,很多康复成功的孩子证明只要具有正确的康复理念和训练方法,他们的想象力等认知能力并不会弱于健听儿童。

    活动1:编故事。几个人轮流摸卡片,每人都要说一句与卡片内容有关的话,并且要与前一人的话相衔接,这样循环下去编一个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既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又能锻炼其语言能力。

    活动2:猜谜语:猜谜语可以锻炼听障儿童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谜语的选择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语言水平。初期可以选用“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白衣服”这种语言简单、形象具体的谜语。以后可以选择“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紫葡萄”这种稍抽象些的谜语。其中的比喻需要孩子发挥想象力去猜测。而象“兄弟二人一样长,进进出出总成双。一日三餐它先尝,只吃饭菜不喝汤”。这里运用了更抽象的比喻,“兄弟”和“筷子”是非形象性的内在比拟。它要求孩子对物体特征和功用有较深刻的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外观的认识。

    在教学和生活中,要尽量开发听障儿童的想象力。比如在吃香蕉时,可以引导他联想“看看,香蕉象什么?”上美术课时,可以让孩子用树叶拼出各种图形。或者在纸上泼洒一些墨汁,让他说出象什么。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成人不要很快代替包办,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开动脑筋,而不是懒惰地依靠别人。

  • 六 空间知觉能力的培养:

    空间知觉主要包括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很多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平面,而三维立体空间的知觉较差。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练习孩子的空间知觉。例如,去商店时,引导他记住路线和商店的位置。下次去时让他带路,还可以让他比较两条路线的长短或两个地点的远近。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活动1:看三维立体图形,让他想想有几块积木。如果孩子漏掉了看不见的部分,就用积木实际搭给他看,让他从不同角度观察。逐渐去掉实物,让他通过看图片正确数出积木的数量。

    活动2:听口令折纸。给孩子一张正方形的纸,让他按要求折纸。如“把它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折成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折成四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等等。这个活动既可以练习孩子的空间想象力,也可以练习听觉记忆和语言理解能力。

  • 七 语言训练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1. 语言训练与数学教育:

    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感知集合(物体的分类、认识1和许多、比较两组数量……),数(点数、数的守恒、相邻数、数的组成……),形(认识几何形体……),量(比较长短、高矮、量的守恒、正逆排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

    以往的数学教育非常注重知识的传授,如:数的分解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教学多采用背口诀等记忆方法。而现在的儿童数学教育更注重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强调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路。

    活动1:学习量的守恒概念。

    把几个大的圆形排成一排,把几个小的方形在圆形下面也排成一排,问孩子“圆形多还是方形多?”很多孩子会依赖视觉来判断,认为圆形排得长所以圆形多,而并不会通过数量进行比较。这时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比较多少的方法;对大班年龄的孩子可以教给他们用一个固定的物品作为衡量的参照物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活动2:学习包含关系

    将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交错叠加在一起,在其间写出一些数字,问孩子:哪些数字在方形和三角形里面?哪个数字在圆形和方形里面,不在三角形里面?哪个数字在方形和三角形的外面?

    活动3:自编应用题

    出示六只蝴蝶,其中有一只红色的,五只兰色的;并且六只蝴蝶中有两只大的,四只小的。让孩子依此列出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并讲出为什么这样做。

    依颜色分类,可列出以下加减法的算式:① 1+5=6 ②5+1=6 ③6-1=5 ④6-5=1

    依据大小分类,可列出以下算式:①2+4=6 ②4+2=6 ③6-2=4 ④6-4=2

    在孩子列出算式的同时,还要求他们表述出应用题的语言内容。如:一只红色的蝴蝶飞来了,又飞来五只兰色的蝴蝶,一共有六只蝴蝶。这不但练习了数学计算能力,也练习了分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语言训练与美术教育

    大多数儿童对无意识和有意识的画画都很感兴趣,不要因为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任务繁重而忽略了他们其它能力和情趣的培养。训练者应把语言有机地融合到美术活动当中,在绘画中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可以对事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例如,在带孩子一起画画时,一边画一边和孩子对话交流“今天我们画什么呢?想一想公园里有什么?大树画在哪儿?画几朵花?用什么颜色……”这些对话不但锻炼了听障儿童的言语能力,并且还让他们开动脑筋,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模仿绘画。

    让孩子给各种物体涂色,可以帮助他们认识物品的颜色,如“香蕉应该涂成黄色,而黄瓜应该用绿色。”在这种活动中,我们还应该引导孩子更细致地区分颜色的差异,如:春天的树叶应该是浅绿色的,而夏天的树叶应该是深绿色的;橘子应该用橙色,而不是黄色。涂色还能培养听障儿童对色彩协调搭配的审美能力。在活动中,可以引进大量的语言,如“颜色太浅了,用力涂”、“不要涂到外面”、“顺着一个方向涂”、“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好看吗?”

    在美术活动中还可以发挥其想象力。例如:在一张空白的脸上,通过眼睛和嘴的微小变化,可以变换不同的表情。你可以给他一个红色的圆形纸片,问他“这象什么?”让他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一些东西。如:在圆形的旁边画一些短线变成一个太阳;或者在它的上面画一片绿叶变成一个苹果;还可以把一些水彩泼在纸上,让他想象出象什么。在这种活动中,要注意不应用自己的想法作为判断的标准。因为儿童头脑中的约束比较少,常常有更自由的想象空间,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价为“不对,它们完全不象。”

    除绘画外,粘贴和折纸、手工也是很好的美术活动。训练人员可以带领孩子选择各种美工活动。例如:在秋天用不同的树叶粘贴成各种形象。用银杏树叶可以作成一把扇子;用杨树叶和枫叶可以贴出一条金鱼等等。通过这个教学活动,还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树及其树叶的差异。而在学习“形状”这一内容时,可以用不同形状的纸片粘贴出各种图案。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运动的能力,能发挥其想象力。并且还能教孩子理解“剪、折、贴、对齐、翻过来”等很多词语。

    在各种美术活动中都应鼓励听障儿童自己的创造力,不要总是照猫画虎地模仿,要尽量给他们提供想象的自由空间。

    3. 语言训练与音乐教育

    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听障儿童的节奏感和艺术欣赏能力,并有助于听力训练和语言训练。老师可以带领孩子随音乐做动作,来区分节奏的快慢和音调的高低。培养听障儿童欣赏音乐是完全有可能的,特别是使用人工耳蜗和听力补偿较好的孩子,我们要从小就引导他们欣赏音乐的内涵和其优美的旋律。由于低频对旋律的感受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听力补偿不理想的孩子也可以尝试让他们感受音乐。在活动中观察他们是否有兴趣以决定后面的活动设计。这种音乐活动可以不作为必须进行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安排。

    听障儿童的音乐学习应首先选择节奏鲜明、曲调简单优美、旋律性强的作品。如果是歌曲,要选择歌词简短易懂、活泼有趣的内容。随孩子年龄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渐调整乐曲曲目,引导他们体会旋律所代表的意境。

Ⅳ 如何利用至佳的谈话实际与听障儿童交流

日常的生活是您和孩子交谈的至佳时机。孩子游戏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之专前,或属起床之后,都将成为您的交谈提供丰富的话题和内容。但切忌在洗澡的时候和孩子交谈,此时听损儿童没有佩带助听器,交谈是徒劳的。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一至佳谈话时机,让孩子理解您的谈话内容,您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声音要大,但不要喊;
2、 尽可能地靠近您的孩子,与其助听器上的麦克风至好保持同一水平。当孩子在地
板上游戏时,您应弯下身去;
3、 尽量保持室内安静;
4、 选择光线较好的地点,与孩子面对面交谈;
5、 可借助手势帮助孩子理解您的谈话内容;
6、 谈话时,不要忘记利用面部表情帮助表达您的意图。

Ⅵ 听障儿童在练听觉训练中差异大的声音有哪些声音

一、 感知声音
我们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声音,意识到自己生活的世界里有声音的存在。
1、触摸法
取一面鼓,将听障儿童的手放在鼓上。击鼓,让他感受到鼓面振动的产生与消失。告诉孩子声音的产生与消失,使他们通过触摸间接感知声音的存在。
2、观察法。在鼓面上放一些硬币(或小豆子),家长击鼓让孩子观察因鼓面的振动而使硬币(或小豆子)弹起的现象,让他们通过视觉来感受声音的存在。
二、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让听障儿童感受到声音是无处不在的。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播放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或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播放过程中不要在意他们是否听得懂,只要看到他们在听,就达到了训练的初期目的。
三、学会理解声音的意义
1、在听障儿童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之后,家长可以逐渐加大听力训练的难度,让听障儿童逐渐理解声响的次数、大小、快慢等。我们可以用“击鼓数雪花片”或“击鼓拨珠”的游戏,让孩子理解声响的次数。开始可以让孩子面对家长进行训练,在理解游戏规则之后,就要背对家长进行。声响的次数要控制在孩子的计数能力之内;我们可以用“击鼓拍球”或“击鼓走路”的游戏,让他们感知声响信号的快慢,并能够根据所听到的声响信号的快慢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他们感受声响信号快慢的能力;用“听声模仿动作”或“寻声找物”的游戏来培养听障儿童对声音“大、小”的理解。另外,还要培养孩子理解各种声音的含义。如听见敲门声,就表示有人来了。
2、培养听障儿童理解语音信号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听障儿童认识到语音现象的存在,认识到语音是有意义的,不同的语音代表不同的含义,这些训练可以为语言康复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训练可以先从孩子的名字开始进行,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另外,还可以结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或最常看到的事物进行语音意义的训练,如“爸爸”、“奶奶”、“杯子”、“馒头”等。
3、学会辨别声音
通过有目的的训练,使听障儿童进一步认识到声音的多样性,不同的声响信号和不同的语音信号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在训练时,应逐步提高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另外,听障儿童的听力训练,决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一定要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Ⅶ 听障儿童常见言语表现有哪些

由于听障儿童缺乏自然丰富的语言刺激,所以,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
1. 词语概念理解不清,使用不当。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你指着“灯”或“门”问孩子“这是什么?” 很多听障儿童会回答为“开灯”或“关门”。
2. 句子不完整,以单词堆积的形式来表达
听障儿童在表述一句话时经常会漏掉介词、助词、连词等成分,使得一句话听起来不通顺。如,“我和妈妈吃饭”说成“我妈妈吃饭”;“苹果在桌子上面”说成“苹果桌子上”。
3. 经常出现语法错误,语序颠倒
这种现象在听障儿童当中也是非常普遍的。他们会把“小白兔怕老虎”说成“小白兔老虎怕”;把“我家有”说成“我有家”。
4. 对语言的掌握死板、不灵活。
听障儿童在复述故事时经常只会一字不差地背诵,不会使用自己的语言。
5. 词汇贫乏
很多听障儿童进入小学后,往往在造句和作文上出现问题。除了以上提到的句子不完整、语序颠倒外,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词汇贫乏”。例如,只知道“高兴”,而不会使用“愉快、兴奋、开心”等。
6. 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差
不少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却不会使用,对话理解水平很低。有些听障儿童能背儿歌,讲故事,也能复述 较长的句子,但是在生活中却不能与人正常地沟通交流,这样学习语言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例如,孩子会说“对不起”、“没关系”,但是当别人对他说“对不起” 时,他不会说“没关系”,而是机械地模仿“对不起”。

Ⅷ 有听力障碍的儿童适合玩什么游戏呢

我之前去了福利院,去探望儿童,当时我们陪听障的儿童做游戏,当时我们的游戏内容是愤怒的小鸟,因为这款游戏并不需要音频。
当时那些儿童也玩得非常好,他们每个人都非常开心,在他们的开心下,我也感觉非常的快乐,所以我觉得这些游戏都非常适合儿童去玩。

Ⅸ 适合和一岁多的听障儿童玩的游戏

太小了,玩什么游戏啊,手机有辐射对小孩子不太好吧,去买些会发光的小玩具给他玩就好了,可以吸引注意力就行

Ⅹ 适合听力障碍儿童玩的室内游戏, 互动,志愿者与听力障碍儿童的互动游戏为好

颜色要丰富多彩,要孩子感兴趣,培孩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