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谈游戏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现在,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游戏活动贯穿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无论是晨间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我们都遵循着“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对幼儿进行组织,指导,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发展自主性、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那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呢? 一、激发兴趣,增强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内部动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看,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积极与否,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来源于兴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即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因此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就必须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关注着幼儿的一举一动,捕捉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我发现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水池中荡漾的水波,水管上嘀嗒的水滴,墙壁上深浅不一的水渍,都是幼儿关注的对象。他们在洗手、洗杯子时,总爱在水池边玩水,还经常自发的讨论水的一些奇怪现象。如水的泡泡、漩涡、奇形怪状的水渍…… 对于幼儿的表现,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围绕“水”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一起探讨,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水的探索性游戏活动。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小实验,共同探讨水的流动现象、漩涡现象、水的三态变化……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浓厚,十分投入,就连平时活动不积极的幼儿也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俨然成了小小实验家,探索家,在自主实验和探索后,兴奋得将她们的自主发现告诉我。此时的幼儿已经真正成为了游戏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发挥。由此可见兴趣是主体作用发挥的源泉,也是主体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活动效果才是最好的。只有形成这样的学习过程,幼儿才会乐于尝试,敢于思考,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并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主体性的保证。 教师在布置游戏环境、投放游戏材料时,总是将不同的游戏材料分门别类地投放在各个区角,如漂亮的“家具”陈列在“娃娃家”,筷子,豆子之类总是放在生活区;橡皮泥总是属于手工区……而且在让幼儿进入不同的游戏区后,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安静的玩游戏.这样看来幼儿的游戏活动显得有条有理,但是这样的游戏环境给幼儿的自主活动带来什么不便呢?请看以下一个例子: 又到了区域游戏活动时间,和往常一样,幼儿走进了各个区域,开始了游戏。忽然,生活区的小朋友来告状,说美工区的小朋友抢走了他们的筷子。我疑惑的问美工区的小朋友,他们委屈的说:“老师,你教我们唱了《羊妈妈卖面》,我们想用橡皮泥做面条,做羊肉串,才去拿了筷子。”哦,原来是这样。于是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每个区角的游戏材料可以互相借用,游戏结束后再放回原处。幼儿听了,非常开心,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其他游戏角里寻找材料,美工区的用生活角的豆子,再结合橡皮泥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表演区的幼儿用娃娃家的辣椒、茄子的等玩具装饰自己的面孔,表演着西游记…… 幼儿由于不受材料的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每个游戏区不再是单个的,孤立的,而是互相融合,互相联系.幼儿的游戏活动呈现出一片热闹纷繁的景象。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倘若游戏环境始终保持原状,不但会造成幼儿游戏兴趣的减弱,更不利于他们主体性的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选择并操作实物的活动中萌发的,幼儿的创造力也是在不断选择和操作实物的活动中发展的,持续不断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初步创造活动的起点。只有在创造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因此,游戏环境应以幼儿的兴趣和现实经验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开放性。只有当游戏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探索环境,并自觉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形成在某方面日益增多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由此可见,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是培养主体性的保证。 三、建立开放的指导形式,体现幼儿主体性的重要条件。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现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僵化的、单一的、成人化的审美趣味、指导方式和评价标准。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体会”,成为今天我们看待幼儿游戏活动的新视角。开放的游戏指导方式,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孩子,认为不干预就是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而是应间接地进行指导,从而实现游戏活动中潜在的发展价值。班里新添了几套电子积木,晨间游戏时,它成了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尤昊小朋友的思维很活跃,他不满足于电路图上提供的几种线路玩法,而是自己自由的组合。在这过程中,他发现电风扇直接插到电源上,它就会呼啦啦的转起来,而有的时候,用很多电极板连接,却怎么也不转。这时候,我和他共同探索操作,了解他这样拚线路图的想法, 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他通过实验比较获得认识,并适时的对他进行指导,让他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原理。他知道了转和不转的奥秘后,兴趣更加浓厚了,还经常向其他小朋友讲解其中的原理。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幼儿发展的核心是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幼儿快乐的游戏,是我们的努力的方向;让每一个幼儿快乐的成长,是我们不懈的追求。#ê
『贰』 如何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游戏活动更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好机会。幼儿教师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如:教师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新观念,在开展角色游戏时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 那如何让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呢? 一、主题的提出、角色的选择,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角色游戏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由幼儿提出主题,这并不是说角色游戏不需要计划,教师也不需要备课,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不能认为安静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在主题确定上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相关的游戏材料。活动时可把与各主题有关的材料一一展出,让幼儿自己选择相对应的主题。依据主题的不同分组,分组后请幼儿讨论怎么玩并自行协商分配角色,教师只在场地划分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如:小朋友都熟悉“肯德基”西餐店,许多孩子喜欢去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可以为他们增设西餐厅的主题,收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西餐厅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角色的选择 在确定主题的同时,就已确定了角色,因为主题是按幼儿的意愿确定的,那么幼儿就一定喜欢这个角色,因此便不存在角色的分配,按幼儿自己的愿望选择角色即可。当然这里会存在一个矛盾:许多幼儿都想当一个角色怎么办?这个矛盾是在幼儿中产生的,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组织幼儿讨论该怎么办、或者让争执的人谈谈自己为什么想当这个角色,要怎样把这个角色当好、还可以多创设几个岗位、或以招聘的形式、或幼儿猜拳决定,方法很多。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二、为幼儿创设敢于发挥主体性的环境 一些教师很怕开展角色游戏,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要为幼儿准备许多玩具。其实,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发动幼儿在平时收积一些废旧物品,在卫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将它们分类收藏,开展游戏时,需要的游戏材料由幼儿自己去废旧物品箱里去找、去替代。还记得我们小时侯玩角色游戏有多么的快乐与满足。那时,根本没有现成的玩具,一个瓶盖就是锅,在地上挖一个洞就是灶,摘几片小草就是菜,一把沙就是米……我们不也玩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吗?教师怎样提供材料?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操作工具、游戏道具、探索学具、娱乐玩具。幼儿在对材料的直接感知、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想出新的玩法。当幼儿对活动的材料感兴趣时,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首先,活动材料的投放要具有丰富性。如我们可以集合老师、家长、幼儿的共同力量,收集大量的材料。大到水桶、纸箱、轮胎等,小到纽扣、石子、纸盒等,还有日常生活用品如杯子、刷子、报纸等,农村里的麦秆、稻草、种子等。将一切可用材料均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服务。其次,材料的低结构性。高档精美的玩具固然好,但是它们只能引起幼儿一时的兴趣。因为每一次都重复着一样的玩具,幼儿不再去思考、创造,渐渐地幼儿在游戏中有些机械地摆弄玩具。我们又如何丰富幼儿的经验,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呢?反而身边随处可见的低结构的材料,能够引发幼儿无穷无尽的思考。这些材料简单、多变、可替代,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会不停摆弄,主动探索学习。如:泡末、纸箱等,与幼儿共同设置游戏场地,例如“戏院游戏”,幼儿找来又宽又厚的积木,拼在一起成为舞台,找来由薄到厚的积木,摆成几排贴上纸,写上号数成为观众席,用一个纸箱坳进底部的纸皮成为售票的窗口,玩这个游戏的幼儿一个个干劲十足。极大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发展主动性。 三、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模仿,培养创新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具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一旦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由的需要。他会努力去寻找一种由自己来控制事物发展的感觉,会去做平时想做而一直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以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对于幼儿来讲,他们不需要为生存而去工作,也尚未进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去,因此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满足追求自由的愿望与需求,幼儿自身不断增长的愿望与能力同这一现状是矛盾着、冲突着的。为了缓和、调节这种矛盾并尽力消除由此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幼儿迫切需要投入到游戏中去,以找到一种自主控制的感觉,达到消除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目的。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进行思考来开展游戏,教师则在幼儿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根据幼儿活动时的具体反映及时予以调整和启发,常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举动。 例如:在小吃店中,我们班的欣妍做老板时,我以顾客的身份特意刁难她,我点了一碗牛肉面,说:老板,你这店的牛肉面不怎么好吃呢?欣妍笑嘻嘻的说:我们店推出了一种新的牛肉面,要不你尝尝,肯定好吃,来一碗吧。我问:“多少钱一碗”“不要钱”“为什么呀?你做生意不收钱,要亏本的啊”“我第一天开张,送给你吃的” 我本以为能够难住她,没想到她的回答,让我这个顾客还挺满意的。有的时候孩子的回答真让你大吃一惊,其实他们虽然是孩子,可他们有生活经验,他们也希望像大人一样做大人的事情,说大人说的话,而我们的角色游戏就提供了孩子模仿大人并加以想象创造的空间,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满足了自我需求。 又如:西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将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可海带正缺货,于是孩子们找到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海带,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优化角色游戏的评价,促进幼儿自主评议。 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而当前角色游戏的评价往往被教师忽略,或由于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兵,起不到指导游戏发展的效果。其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幼儿方面,作为孩子,往往在表述中只注重评价别人坏的,不足的,对于别人的闪光点却发现不了,评价漫无边际;其次是教师方面,为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尽情地说,而没有适时地总结,归纳。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建设的主力,对于做一个有益于21世纪建设的人所需具备的素质,均应在幼儿时期奠定
『叁』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明确游戏的主体,为幼儿提供游戏机会
一、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性的发挥存在的问题与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幼教实践中还是存在忽视幼儿主体性或者对幼儿主体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现象,在指导幼儿游戏活动中往往容易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一)思想上认识不够充分在幼儿园中存在着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够科学,专业素养不足,对于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了解不够,如今由于更多的提倡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自由操作与游戏,于是就出现了教师在区域活动进行过程中放任不管,这个做法是十分肤浅甚至是断章取义的。因为无论是从作为教师来说本来就应该承担的指导者的角色,或者是幼儿在活动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出发,教师都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承担起观察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教师过多的限制或者放弃引导,都是对幼儿的不负责,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如何控制与把握这个引导的度,是至关重要的。(二)行为上引导不够科学教师在掌握幼儿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掌握不足,指导上不科学,失去指导的价值和意义,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或者幼儿的奇奇思妙想,但由于教师对于指导的方法掌握不够,不清楚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这就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的引导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整体性,起不到对幼儿引导促进的效果,教师无法随着幼儿创造性游戏的发展不断适时给予适当的正确的支持与帮助,无法意识到幼儿何时需要什么样的指导与帮助,无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也是造成无法真正发挥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因。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性发挥的启发(一)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幼儿游戏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本身,理论是时间的基础,如果没有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不可能真正落实到教育中去。首先,思想指导人的行为,因此作为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念就是教师的指导思想,只有在科学的指导思想领导下,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把握幼儿自主性的发挥。而教育观念与思想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不断深化而产生变化,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教育应该要全方位多方面开发幼儿的潜能,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着教师作为教学者,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观念,“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等等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习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指导思想。其次,教师应该注重专业素养的不断学习与提高,重视完善教师对于幼儿自主性引导的理论体系,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的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学习如何恰当的运用语言达到教学目标、在什么情景下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等等,达到既能提高指导游戏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主性得以较好地发挥,在学习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进一步学习在实践过程中的游戏指导策略,有利于教学实践中更科学地进行引导。最后,作为教师要热爱儿童,爱岗敬业。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儿童的表现,对幼儿细微之处更要善于发现,建立在关爱和鼓励上。由于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自控能力较差,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会出现往往无法有始有终的现象,此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提醒幼儿做事情应该专心致志;其次,对于缺乏自信心、较为胆小的幼儿,教师应多关心、以鼓励为主,增加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多一点的关注,让幼儿在实践中加强自信心。(二)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促进幼儿自主探索美国著名幼教专家奥克·西笃明认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是与生俱来的,自发而易转为自流。”为了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以及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引导,但是由于幼儿在家庭背景、年龄、性格特点、性别和个体发展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个别差异性,这就对教师的指导策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一引导者,代表着教师的介入与引导应该是教师用心倾听幼儿真正需要,是为幼儿游戏创设更自由与和谐的活动氛围,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而不是让幼儿知道成人的答案或者说是标准解答,不是让幼儿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游戏情节的开展不能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不包办不导演幼儿的游戏。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保证游戏的独立自主以及游戏过程的自娱自乐,游戏材料的投放以及玩具的选择,游戏伙伴的自由选择与合作,甚至是游戏规则的自我制定以及自觉遵守,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要以幼儿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如在小班折纸活动中要求幼儿学折动物,会发现小班的幼儿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动手能力悬殊很大,同样折小狗有的老师示范一遍就自己能完成,有的却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所以对动手能力强的幼儿要求要有所不同,用不同的心态进行引导。如果教师能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得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与游戏材料发生互动,那么有利于游戏主体性,在这样和谐自由的氛围下充分发展,当幼儿对游戏真正产生了兴趣和有了自主体验,那幼儿就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将外部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这就是游戏真正的目的,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位置,用自己的方式制定规则,用自己的语言沟通矛盾,成为游戏的主人,自主进行探索,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适当的时间,讲究科学的方式加以指导。如果老师已经能够建立新的教育观念,懂得在游戏中应该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加强幼儿自主性的发挥,那么如何真正在行动中落实这一教育理念,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高自己的自主性就成了核心问题。因为即使思想上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上的欠缺导致在引导方面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教学过程中当幼儿提出教师没有预先设想到的想法问题或是没有按照老师设计的教案进行回答、而是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想法的,教师如何在短时间内反应、判断、引导就成了重中之重。很多教师会将其当做破坏课堂秩序,直接将其忽略,或是为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导致最后被幼儿牵着走,偏离课程目标。在游戏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多,教师的引导是无法生搬硬套、简单机械化直接强加在幼儿的身上,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喧宾夺主,干涉了幼儿的思考与游戏探索,也不能放任自由,而是应该仔细观察正在游戏中的幼儿的表现,对于出现的突发现象及时介入,有效引导。3.课程设计注重挖掘主题的深层意义。教师对于活动的引导并不是只局限于一个领域、一项技能,或者说这一活动内容的本身,应该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延伸,提高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游戏过程并不只是为了幼儿获得自主游戏的快乐,更是可以得到教育意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游戏中的指导要注意“游戏的教育性”的发挥。而这种主题的挖掘是需要教师多加思考,多付出努力和心血进行挖掘,方能提高游戏的教学质量和意义。总之,自主创新、自娱自乐、自觉自愿、自信自豪是幼儿成长进程中显现出的、特有的游戏性质,强调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积极提供偶尔多种形式的自主性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有机会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题。
『肆』 游戏化教学中如何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包括四点: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2.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4.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伍』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主体性论文
游戏活动更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好机会。幼儿教师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如:教师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新观念,在开展角色游戏时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 一、主题的提出、角色的选择,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角色游戏是以幼儿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由幼儿提出主题,这并不是说角色游戏不需要计划,教师也不需要备课,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不能认为安静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在主题确定上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相关的游戏材料。活动时可把与各主题有关的材料一一展出,让幼儿自己选择相对应的主题。依据主题的不同分组,分组后请幼儿讨论怎么玩并自行协商分配角色,教师只在场地划分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如:小朋友都熟悉“肯德基”西餐店,许多孩子喜欢去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我为他们新增设了西餐厅的主题,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西餐厅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在确定主题的同时,就已确定了角色,因为主题是按幼儿的意愿确定的,那么幼儿就一定喜欢这个角色,因此便不存在角色的分配,按幼儿自己的愿望选择角色即可。当然这里会存在一个矛盾:许多幼儿都想当一个角色怎么办?这个矛盾是在幼儿中产生的,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组织幼儿讨论该怎么办、或者让争执的人谈谈自己为什么想当这个角色,要怎样把这个角色当好、还可以多创设几个岗位、或以招聘的形式、或幼儿猜拳决定,方法很多。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二、为幼儿创设敢于发挥主体性的环境 一些教师很怕开展角色游戏,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要为幼儿准备许多玩具。其实,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发动幼儿在平时收积一些废旧物品,在卫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将它们分类收藏,开展游戏时,需要的游戏材料由幼儿自己去废旧物品箱里去找、去替代。还记得我们小时侯玩角色游戏有多么的快乐与满足。那时,根本没有现成的玩具,一个瓶盖就是锅,在地上挖一个洞就是灶,摘几片小草就是菜,一把沙就是米……我们不也玩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吗?如今提供许多现成的玩具,在角色游戏中固然也给幼儿带来乐趣,但每一次都重复着一样的玩具,幼儿不再去思考、创造,渐渐地幼儿在游戏中有些机械地摆弄玩具。我们又如何丰富幼儿的经验,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同样,游戏空间的设置,作为幼儿教师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空间及废旧物品如:泡末、纸箱等,与幼儿共同设置游戏场地,例如“戏院游戏”,幼儿找来又宽又厚的积木,拼在一起成为舞台,找来由薄到厚的积木,摆成几排贴上纸,写上号数成为观众席,用一个纸箱坳进底部的纸皮成为售票的窗口,玩这个游戏的幼儿一个个干劲十足。对于大积木有的用推的办法、有的俩人抬、有的找老师帮忙……极大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发展主动性。 三、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模仿,培养创新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具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一旦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由的需要。他会努力去寻找一种由自己来控制事物发展的感觉,会去做平时想做而一直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以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对于幼儿来讲,他们不需要为生存而去工作,也尚未进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去,因此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满足追求自由的愿望与需求,幼儿自身不断增长的愿望与能力同这一现状是矛盾着、冲突着的。为了缓和、调节这种矛盾并尽力消除由此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幼儿迫切需要投入到游戏中去,以找到一种自主控制的感觉,达到消除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目的。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进行思考来开展游戏,教师则在幼儿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根据幼儿活动时的具体反映及时予以调整和启发,常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幼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举动。 四、优化角色游戏的评价,促进幼儿自主评议。 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而当前角色游戏的评价往往被教师忽略,或由于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兵,起不到指导游戏发展的效果。其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幼儿方面,作为孩子,往往在表述中只注重评价别人坏的,不足的,对于别人的闪光点却发现不了,评价漫无边际;其次是教师方面,为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尽情地说,而没有适时地总结,归纳。如何优化角色游戏的评价,让幼儿既能自主评议,有能促进游戏不断发展呢?通过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实践,我摸索了几种行之有效的评议方法。 (一)保持情境进行评议。在角色游戏中,我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对于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新的行为、结果,通常采用保留现场进行评议的方法。如在娃娃家的橱窗摆设上,刚开始幼儿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既零乱又不符合常理。可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却把从商店买来的小狗玩具和电视机摆在了橱窗上,两个娃娃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在收玩具时,我让幼儿保留了这一现场。通过对比讨论,肯定了橱窗装饰的结果。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断地想出各种方法,让娃娃家变得温馨些。如“我买一篮花放在格子上”、“我把我的玩具带来!”、“我买一盘水果搁那!”、“我们做一台VCD放在电视旁边!”教师抓住了这一小小的创新,启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丰富了游戏情节,使幼儿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参与评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发散性问题促进幼儿自主评议。幼儿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可引导他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又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班幼儿小班的游戏中没有出现医院游戏,到了中班才有医院,结果“医生”给每一位来访的“病人”,一声不响就给“病人”打针。我让孩子们讨论到底应该怎样给病人看病,孩子们积极性可高了,有的说:“要先问哪不舒服?”“要用听诊器先听!”“要先挂号”“可以吃药,不用打针”“如果针打错了,会死人的!”幼儿各持己见,最后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发展提高游戏,而且增强了孩子们的是非观念,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讨论也是一种评议游戏的有效方法。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建设的主力,对于做一个有益于21世纪建设的人所需具备的素质,均应在幼儿时期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游戏的全过程中要真正把幼儿当作游戏的主人。
『陆』 发挥幼儿主体性对体育活动有什么影响
培养健康活泼、朝气蓬勃的幼儿,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决定了体育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的特殊意义。幼儿是发展的、能动的个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也就是说,幼儿是在教育教学活动具体的组织过程中表现出他们对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这就是幼儿的主体性。主体性的发挥对幼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年龄越小,身体活动的能力就越是他们一切活动的基础,幼儿能够做什么,主要是由其身体的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来决定的,因此,幼儿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的确认,有可能成为其“自我概念”的一个中心。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的孩子,会在成人的称赞中、小伙伴的羡慕和钦佩中逐渐形成肯定“自我”的概念,从而促使他们建立较强的自信心,能不依靠他人帮助而独立尝试新的活动,行为积极主动,经常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即在活动中的主体精神。相反,身体活动能力较差,动作笨拙,迟钝且常失败,很晚才能建立起自我服务的幼儿,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否定“自我”的概念。这种幼儿经常会表现出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行为消极、被动和退缩,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而且很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我曾对我园中班年级段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发现有59%的
幼儿不喜欢玩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游戏活动,如攀登网、羊角球、投篮等;有18%的幼儿很少或从来不敢在众人面前领操或领头做游戏,被老师请到后,常表现出犹豫和为难的神情;有20%的幼儿在自由体育活动中无所事事,或旁观别人或经老师提醒和安排下才开展活动;有50%的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练习学会的动作。以上情况表明:中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较普遍存在着缺乏自信心、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精神。基于上述现状,我试图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产生成功愉快的情绪体验,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帮助幼儿形成主体的精神。于是我在班内对幼儿进行了“在体育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精神”的有益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创设愉快情绪,得到成功体验。
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刺激要能起到积极的有教育价值的作用,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使幼儿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应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经常用微笑的目光鼓励幼儿,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在评价幼儿游戏时,要更多的关注幼儿活动过程,而不是只关注活动结果;要更多的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而不只关心最终结果;要更多的关注幼儿的进步,对他进行纵向比较,而不将他与其他幼儿作横向比较;要更多的关注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只关注某一点,特别是不要只看到他的不足,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如我班的王家耀小朋友身材瘦小,走、跑、跳协调性差,但钻爬动作灵敏,我让他给同伴表演钻爬,充分发挥他个小灵活的优势,使这位小朋友找到了自己的特长,从而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进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功。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中,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体育活动之中,并积极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共同进步。在
组织教育活动时我做到:(1)给予幼儿一定的结伴自由;(2)在结伴活动中,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活动方式方法,鼓励幼儿相互交流;(3)通过互补配对活动,让能力较差,但在某方面占优势的幼儿与另一位能力发展较好但恰好缺乏前者的优势与长处的幼儿配对,有意识安排他们在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他们互相学习,感受互助的快乐,学会合作,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
3、提供和选择难度不同的器械,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根据幼儿动作发展水平,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难度不同的体育材料,并注意到器械的一物多用,供高中低水平的幼儿选择,如沙包有大有小;高跷有高有低;平衡木有宽有窄;跳跃触物架上,悬挂了几种不同高度的物体,如让幼儿练习“从高处往下跳”时,如果以 6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弱的孩子往下跳,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同时安排了60厘米、50厘米、40厘米三个不同的高度,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鼓励幼儿在初次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的高度冲击的信心。再如玩“冲过封锁线”游戏时,为了让所有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将原来宽4米的平行线改为扇形线,提供幼儿的沙包也有轻有重,让幼儿自己选择合适的沙包与位置进行游戏,这样就可以使不同能力的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每个
幼儿的活动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独立选择器械,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应及时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并鼓励幼儿逐渐增加难度,使幼儿玩得有劲、有味。
4、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首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我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既适合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又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例如,在进行走、跑、跳、钻、爬的综合训练时,我设计了“寻找宝藏”的游戏,把各种动作都编排在一个游戏情节之中,幼儿对“寻宝”活动兴趣盎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其次,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还应注意活动形式的变化,例如集体游戏,它能使幼儿产生相互接触的愉快情绪,提高自我控制、适应环境的能力,但集体游戏人数较多,有时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一些规则和约束,这样就不能让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因此,我在组织体育活动中集体游戏时,较多的运用松散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分小组、性别或个人自由结伴的形式,鼓励幼儿在活动
>中创造自己的游戏方式,这样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意愿、速度进行活动,在这种氛围中幼儿交往、学习、成功的机会更多,活动更投入,活动效率更高。他们会感到心情愉快、乐观且自信,能积极主动、感兴趣地参与体育活动。
二、让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
幼儿参与体育活动不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明确的目的,而只是关注自己的参与、尝试和体验,针对幼儿以过程体验为主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凡是能够让幼儿自己选择、计划、准备和作出决定的地方,都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把幼儿看作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扮演实现某一教育目标的事先规定好的角色;教师要敢于“冒点风险”,让幼儿对他们自己的活动负责,从而使幼儿的自我价值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加强。
1、让幼儿参与
活动计划的制定。
在制定活动计划时,我经常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或用手势、动作等方式表示他们的意见,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明确的意向,学会确定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轻易帮助他们选择,如在晨间活动或户外活动中当教师为幼儿准备好多种体育器械材料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并制定活动计划,我常用民主的口吻问幼儿:“今天晨间活动,你准备干什么?”、“你想玩球,你准备怎么玩?”,这一过程给教师和幼儿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使幼儿明确了自己的活动计划并开始执行计划,使教师也知道了自己随后观察的内容,以便帮助、指导幼儿。
2、让幼儿参与活动的准备。
以前每一次体育活动,我总是把准备工作做得很“细致”,如游戏用的头饰、活动器械都由老师亲自制作和准备,现在,
我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准备,如练习投掷前,我请幼儿自己折小飞机;练习变速跑前,我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风车;把头饰改为胸饰,图案简单了,就可以让幼儿自己制作或老师绘制,幼儿涂色。这样幼儿就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
3、让幼儿参与活动场景的布置。
过去在游戏前,总是由教师设计和布置活动场景,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我在活动前摆好和提供有利于幼儿参与的材料后,提出任务,引导幼儿动脑想象设计,动手摆放材料,布置活动场景。如中班幼儿玩“小解放军”游戏前,教师在提供沙包后,提出问题:“小解放军”训练时要爬过草地,跳过小河,我们用什么当草地,用什么当小河呢?幼儿纷纷动脑筋、想办法,最后搬出垫子当草地,用两根绳子系在小凳上成平行两条线当小河。由此可见,幼儿在参与游戏环境布置中,思维活跃,想象力和动手力都能得到发展。
4、让幼儿参与活动的组织和设计。
鼓励幼儿大胆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和设计,有利于幼儿自己学习和掌握活动的技能,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活动。这时,教师绝不能因为幼儿参与活动组织和设计而袖手旁观,而应与幼儿一起参与,并认可、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充分挖掘幼儿自己的运动潜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精神。如学习助跑跨跳时,我们先设定情境,让幼儿自由选择硬纸板做成的“小河”进行跨跳练习,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如果再宽一点的“小河”应该怎么过?让幼儿尝试发现助跑跨跳的方法,在练习中我请几位助跑跨跳能力较强的幼儿给大家做动作示范,结合老师的讲解,再引导幼儿练习。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学会了助跑跨跳的技能。在尝试活动中,幼儿既是组织者、领导者,又是追随者、探索者,由被动模仿变为了主动参与活动。这样使他们既获取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又从亲自体验中逐步认识肯定了自我。
5、让幼儿参与活动的评价。
通过参与活动的评价,幼儿能看到他们所制定的计划与活动之间的联系,能对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更清楚的认识。成功评价的关键是成功活动,只要幼儿参与他们真正感兴趣和对他们具有挑战意义的活动,他们在评价时就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所做的事。如果幼儿对自己和自己所参
与的活动均感满意和自豪,他们就会迫不急待地和别人分享快乐,从而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6、让幼儿参与活动后的整理工作。
在活动结束时,鼓励幼儿参与整理活动器材。这既能帮助幼儿树立起责任心,又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当幼儿整理时,我总是给予幼儿鼓励和适当的帮助,而不是袖手旁观或包揽一切。
三、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和思考,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更多引导幼儿自主地去探索和思考,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如果只是机械地模仿,那么幼儿即使学会了什么,也不懂为什么这样做,长期下去,幼儿会形成依赖性,影响主体精神的发展。因此,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我总是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独立的时间,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如玩小松鼠摘果子的游戏时,请幼儿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比一比自己的玩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体育活动中的探索活动可安排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教师所采取的指导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柒』 浅谈如何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1、幼儿的兴趣。可以说这是由于班级内饲养了小动物,幼儿感兴趣所内以尊重幼儿的兴趣制作了主容题墙。2、科学性。从幼儿年龄特点入手,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的主题。3、教师主体性。从幼儿经验和兴趣入手,发挥教师主体性,为幼儿总结归纳的知识点,提升幼儿经验,制作了主题墙,如果是大班的话,可以说有幼儿动手制作参与的内容,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捌』 论角色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开题报告
论角色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开题报告我们可以的,look my name.
『玖』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的提供者,观察的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地学习。在环境创设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戏生成后,我就问幼儿:“我们可以在哪个位置开超市,需要怎样布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建议:“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设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还有收银台,如果人少就一个,如果人多就设两个。”有时我发现孩子们玩了几次后,对原有的游戏区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我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那么幼儿就能主动地、积极地、不断地去创造游戏。 二、尊重幼儿的意愿,凸显幼儿游戏的自由性 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1.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 2.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 3.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西西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 “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5.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丰富指导的方式,增强幼儿参与的意识性 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演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落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要好得多。 实践中,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每位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如:班里的宣宣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于是,我鼓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优化游戏的评价,提高幼儿评议的自主性 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而当前角色游戏的评价往往被教师忽略,或由于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兵,起不到指导游戏发展的效果。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自主评议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 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与角色游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拾』 如何在活动区活动中有效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
主体性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游戏活动更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好机会。幼儿教师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如:教师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新观念,在开展角色游戏时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
那如何让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呢?
一、主题的提出、角色的选择,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角色游戏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由幼儿提出主题,这并不是说角色游戏不需要计划,教师也不需要备课,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不能认为安静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在主题确定上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相关的游戏材料。活动时可把与各主题有关的材料一一展出,让幼儿自己选择相对应的主题。依据主题的不同分组,分组后请幼儿讨论怎么玩并自行协商分配角色,教师只在场地划分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如:小朋友都熟悉“肯德基”西餐店,许多孩子喜欢去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可以为他们增设西餐厅的主题,收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西餐厅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角色的选择
在确定主题的同时,就已确定了角色,因为主题是按幼儿的意愿确定的,那么幼儿就一定喜欢这个角色,因此便不存在角色的分配,按幼儿自己的愿望选择角色即可。当然这里会存在一个矛盾:许多幼儿都想当一个角色怎么办?这个矛盾是在幼儿中产生的,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组织幼儿讨论该怎么办、或者让争执的人谈谈自己为什么想当这个角色,要怎样把这个角色当好、还可以多创设几个岗位、或以招聘的形式、或幼儿猜拳决定,方法很多。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二、为幼儿创设敢于发挥主体性的环境
一些教师很怕开展角色游戏,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要为幼儿准备许多玩具。其实,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发动幼儿在平时收积一些废旧物品,在卫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将它们分类收藏,开展游戏时,需要的游戏材料由幼儿自己去废旧物品箱里去找、去替代。还记得我们小时侯玩角色游戏有多么的快乐与满足。那时,根本没有现成的玩具,一个瓶盖就是锅,在地上挖一个洞就是灶,摘几片小草就是菜,一把沙就是米……我们不也玩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吗?教师怎样提供材料?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操作工具、游戏道具、探索学具、娱乐玩具。幼儿在对材料的直接感知、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想出新的玩法。当幼儿对活动的材料感兴趣时,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首先,活动材料的投放要具有丰富性。如我们可以集合老师、家长、幼儿的共同力量,收集大量的材料。大到水桶、纸箱、轮胎等,小到纽扣、石子、纸盒等,还有日常生活用品如杯子、刷子、报纸等,农村里的麦秆、稻草、种子等。将一切可用材料均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服务。其次,材料的低结构性。高档精美的玩具固然好,但是它们只能引起幼儿一时的兴趣。因为每一次都重复着一样的玩具,幼儿不再去思考、创造,渐渐地幼儿在游戏中有些机械地摆弄玩具。我们又如何丰富幼儿的经验,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呢?反而身边随处可见的低结构的材料,能够引发幼儿无穷无尽的思考。这些材料简单、多变、可替代,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会不停摆弄,主动探索学习。如:泡末、纸箱等,与幼儿共同设置游戏场地,例如“戏院游戏”,幼儿找来又宽又厚的积木,拼在一起成为舞台,找来由薄到厚的积木,摆成几排贴上纸,写上号数成为观众席,用一个纸箱坳进底部的纸皮成为售票的窗口,玩这个游戏的幼儿一个个干劲十足。极大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发展主动性。
三、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模仿,培养创新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具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一旦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由的需要。他会努力去寻找一种由自己来控制事物发展的感觉,会去做平时想做而一直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以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对于幼儿来讲,他们不需要为生存而去工作,也尚未进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去,因此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满足追求自由的愿望与需求,幼儿自身不断增长的愿望与能力同这一现状是矛盾着、冲突着的。为了缓和、调节这种矛盾并尽力消除由此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幼儿迫切需要投入到游戏中去,以找到一种自主控制的感觉,达到消除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目的。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进行思考来开展游戏,教师则在幼儿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根据幼儿活动时的具体反映及时予以调整和启发,常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举动。
例如:在小吃店中,我们班的欣妍做老板时,我以顾客的身份特意刁难她,我点了一碗牛肉面,说:老板,你这店的牛肉面不怎么好吃呢?欣妍笑嘻嘻的说:我们店推出了一种新的牛肉面,要不你尝尝,肯定好吃,来一碗吧。我问:“多少钱一碗”“不要钱”“为什么呀?你做生意不收钱,要亏本的啊”“我第一天开张,送给你吃的” 我本以为能够难住她,没想到她的回答,让我这个顾客还挺满意的。有的时候孩子的回答真让你大吃一惊,其实他们虽然是孩子,可他们有生活经验,他们也希望像大人一样做大人的事情,说大人说的话,而我们的角色游戏就提供了孩子模仿大人并加以想象创造的空间,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满足了自我需求。
又如:西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将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可海带正缺货,于是孩子们找到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海带,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优化角色游戏的评价,促进幼儿自主评议。
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而当前角色游戏的评价往往被教师忽略,或由于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兵,起不到指导游戏发展的效果。其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幼儿方面,作为孩子,往往在表述中只注重评价别人坏的,不足的,对于别人的闪光点却发现不了,评价漫无边际;其次是教师方面,为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尽情地说,而没有适时地总结,归纳。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建设的主力,对于做一个有益于21世纪建设的人所需具备的素质,均应在幼儿时期奠定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他们良好行为品质、意志性格等的形成,在游戏的全过程中真正把幼儿当作游戏的主人,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