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幼儿游戏
幼儿游戏
是指在幼儿之间可以玩的游戏,可以增长小孩的智力等好的因素发展的游戏。
B. 让幼儿玩角色扮演游戏有什么好处
扮演游戏对于宝宝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们应积极和宝宝玩角色扮演游戏,而不应显得不耐烦。下面介绍角色扮演游戏的好处有哪些。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大约从1岁半开始,宝宝就会出现“假装”行为,如将喝水的杯子当做话筒、将小马扎当坐骑等等。尤其是宝宝的语言进一步发展以后,他会主动要求你假扮童话中的公主、巫婆、狐狸……
Step1:“假装”渐渐与现实分离起初,婴儿只是利用现实物体――如用玩具电话假装打电话,用奶瓶来假装喝水;到两岁左右,他会使用一些现实程度小的玩具,如用木块当作电话,而且行为更频繁。不久以后,宝宝就知道利用身体的一部分来代表物体,例如用一个手指代表一把牙刷;3岁以后,即使在没有任何现实条件支持下,宝宝对物体和事情的想像方面的表现也非常棒。意义:由于游戏的“象征物”不再紧密地与它所指向的物体的使用功能相配对,这表明宝宝的想像力开始萌发,对事物的描述变得更灵活了。
Step2:假装对象不再是自己当假装第一次出现时,它是直接指向宝宝自己的。如宝宝模仿妈妈假装给自己喂饭、洗脸。不久以后,假装行为就开始转为指向其他物体了,如给洋娃娃喂饭。大约3岁时,宝宝摇身一变成了“幕后策划人”,身边的物体成为有用的替代,他会用玩具娃娃父母来喂玩具娃娃宝宝。意义:这一发展次序说明,宝宝已经认识到角色扮演活动的代理者和接受者能独立于自己而存在。“假装”行为逐渐显示了宝宝“非自我为中心”的活动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得成人与宝宝互相有意义的交流成为可能。
Step3:假装游戏越来越复杂例如,在“假装”行为刚刚出现的时候,婴儿要表现喝水,他会端起杯子就往嘴边凑,而不会将倒水、喝水的动作结合起来。但过一段时间之后(2岁半左右),他就会将倒水、喝水甚至喝过之后的满足感表现得活灵活现。这就意味着,他学会“协调”了,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在游戏中,宝宝就会和其他人“协调”分工,做角色扮演了。到四五岁时,宝宝之间能协商建立游戏主题,在一个精心策划的游戏中创造并扮演很多角色,同时表现出他们对故事发生、发展线索的出色理解。听听他们在共同创造一个想像世界时的陈述:“你假装是宇航员,我假装在操纵控制塔”、“等等,我必须建立太空船”,多么娴熟老练!意义:在复杂的社会性游戏中,宝宝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描述”阶段,而是全心投入到“参与性”的活动中来,试图影响并控制周围的世界。在这种虚幻的、“假装”的交流中,宝宝能够理解、判断和思考自己和伙伴离奇的描述,这说明他已经学会推断别人的思
维,判断推理的逻辑能力正在悄悄萌芽。
C. 幼儿心理学的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是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儿童理解心理和现实的区别。Leslie指出,假装是心理理论的一个部分,从此假装游戏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有研究指出,在假装游戏中,更多参加角色扮演的儿童,或者在幻想测验上得分更高的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比其他儿童要好。
D. 有人说假装游戏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原因是什么
当孩子3-4岁时,作为他每天的照顾者,你会发现他们一会儿是超人,一会儿是推土机,一会儿是艾莎公主。儿童发展学者会告诉我们:这是孩子这个阶段特有的“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对孩子意义非凡,但我们往往会从创造力、学习等角度去思考。在朋友孩子身上和Tim身上发生的事情,让我意识到:假装游戏或许还能给孩子力量,让他们变得更好。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分辨幻想和现实机制,取决于刺激的时长和强度。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成天都处于一种强刺激的幻想中,比如连续几个小时玩游戏。那他真的可能会模糊现实和想象的边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假装”虽好,也不能让孩子总活在幻想之中。
凌晨妈妈来叨叨:
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方式,在世界上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类拥有漫长的童年,自由自在的玩耍,假装成任何他们见过的,想象中的事物。其实这是在进化中人类最重要的武器。而我们的孩子也能在这些游戏中,获得力量、知识甚至突破自我。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E. 幼儿出现假装行为时标志幼儿开始什么游戏
20 年来,心理学研究者对儿童的假装游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针对假装游戏的本质,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近几年,关于假装游戏的研究更多地与儿童认知发展联系起来, 认为儿童只有参与到假装游戏中,才会获得各种成人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技能。假装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许多练习机会, 构成了幼儿心理理论重要的发展环境。
假装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 儿童的假装包含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假装是一种与模仿类似的行为活动,是个体成长中的适应过程。因此,假装体现着个体走向现实进程中的认知成长状态, 是假装者根据想象的情境,有意识、有目的地用模仿的方式进行的智力行为。假装游戏与其他儿童游戏的不同点表现在假装性上。倪伟和熊哲宏把假装游戏定义为一种有意识的但不含欺骗目的的游戏形式, 行为者在准确地感知到实际情况的条件下, 有意设想出非真实的情境, 并根据这种想法有意公开做出非真实的行为。可见,假装游戏是游戏者根据设想的情境有意地做出模仿的行为,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游戏形式。而元表征、想象论和模拟论是以往假装研究中颇具影响的3 种观点。
F. 什么是象征游戏
一、象征性游戏:19世纪下半叶,心理学家提出了诸多游戏理论:早期理论从生物学角度将游戏视为本能和先天需要,当代游戏理论则关注游戏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功能。皮亚杰从认知发展角度指出,游戏不仅是个体智力或认知活动的一方面,还是同化超过顺应的表现。他将游戏分为练习游戏、象征游戏和规则游戏。象征游戏作为其中一种类型,是将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进行表征的游戏形式,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进行此类游戏。
二、定义:象征性游戏是将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进行表征的游戏形式,前运算阶段(2-6、7岁)的幼儿进行此类游戏。此时幼儿已经发展出表象语言与功能,能够想象不存在的东西,可以理解假装活动。因此这种游戏更适合幼儿的特点,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渴望参与成人生活但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这一矛盾。
举例
1、故事一:泡泡最近热衷“做妈妈”,每天妈妈下班后都要求妈妈扮演她的宝宝。她会要求“宝宝”回家后去洗手,然后她假装用杯子倒水给“宝宝”喝,还会陪“宝宝”搭一会积木,给“宝宝”唱歌,如果“宝宝”看手机超过一定时间,还要限制不可以看手机和平板。会问“宝宝”是不是饿了,想吃什么,假装自己给“宝宝”做饭吃。等等等等。基本上是她自己的生活的缩影。
理论分析:泡泡玩的这种角色扮演游戏,在儿童心理学中将其分类为象征性游戏,指的是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所以又被称为假装游戏、想象游戏或者戏剧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根据游戏水平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装扮游戏和角色游戏。装扮游戏比较多的发生在儿童1-3岁时,属于象征性游戏的早期,而从3岁左右开始,儿童会将他熟悉的人或场景带入装扮活动中,这就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装扮游戏的发展,是象征性游戏的成熟形式。
G. 谈一谈假装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假装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积极的作用,我觉得假装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应该没有积极的作用,因为你是在假装孩子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你要真的去玩才可以啊。
H. 哪些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一、猜五官
游戏说明:
1、两人面对面
2、先随机由一人先开始,指着自己的五官任何一处,问对方:“这是哪里?”
3、对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回答提问方的问题,例如如果对方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是哪里的话,同伴就必须说:这是鼻子。同时同伴的手必须指着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
4、如果过程中有任意一方出错,就要受罚;3个问题之后,双方互换。
二、瞎背瘸
游戏目的:
沟通配合能力,活跃气氛
游戏规则:
当场选六名员工,三男三女,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汽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
三、踩气球
目的:活跃气氛,增进协调性和协作能力。
要求:人数为十名,男女各半,一男一女组成一组,共五组。
步骤:当场选出十名员工,男女各半,一男一女搭配,左右脚捆绑三至四个气球,在活动开始后,互相踩对方的气球,并保持自已的气球不破,或破得最少,则胜出。
四、可怜小猫
方法:
1、全体围坐成圈,一人当小猫坐在中间。
2、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学猫叫。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的头,并说「哦!可怜的小猫。」但是绝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
3、抚摸者不笑,则小猫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离开找别人。
4、当小猫者可以装模做样,以逗对方笑。
五、顶球竞走
器材: 汽球十余个吹饱,橡皮筋十余根。(不用汽球用郊游所带的蕃茄、柳橙、橘子亦可)。
方法:
1、全体分成数组,各组分由二人为一小组。
2、设定竞走的距离与目标。
3、开始时,各组由二人用额头互顶汽球或水果向目标前进,绕一周回来,由另一小组继续,最先结束者为优胜。
I. 孩子会玩假装、想象游戏会是孤独症吗
这位家长你好,复你的孩子的症制状是典型的孤独症,他的假装游戏多半是你教的,或者是他的刻板模仿,会假装游戏还要看他的假装游戏是否带有想象思维和交流的目的,可能他只会自己一个人有这样的行为,并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样的游戏。相信检查结果,他们毕竟是专业的,千万不要因为你对孤独症的不了解耽误了孩子的治疗。虽然承认孩子是孤独症是很需要勇气的,但抓住一点可能性就怀疑孩子不是,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面对现实,踏踏实实给孩子训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