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益智 » 中班幼儿创造性游戏材料投放
扩展阅读
天成解说一个人的游戏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戏什么牌子显卡好 2021-03-16 21:51:00

中班幼儿创造性游戏材料投放

发布时间: 2021-03-04 19:23:23

㈠ 适合中班幼儿玩的结构游戏有哪些,需要什么材料

中班幼儿手指相对较为灵活,开始有初步的创新求异的愿望,对构造物已经有初步内的构思与想法,同容时他们喜欢用固定的方式反复构建,但缺乏基本的构造技能。因此,适宜在中班投放的材料包括拼板积木、清水积木、林肯积木等,这些材料易成型、变化多,能够满足中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在操作上几乎不需要接插技能,但对手部控制力和精细度有一定的要求。

㈡ 如何进行中班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儿童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我们该怎样利用和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我们该为幼儿提供怎样的区域活动材料?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区域活动是以主题为背景的,是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因此,我们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要考虑到主题发展的需要,根据主题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是否合理,对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如果投放的区域材料不合理,幼儿不感兴趣,那他们就不可能通过操作区域活动材料来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合理性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呢?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以“周围的人”主题为背景的区域活动为例,我们结合“参观邮局”活动,设立了“邮局”的活动区域,提供了很多积木、橡皮泥、纸盒,希望通过对积木、橡皮泥、纸盒的操作,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刚开始,幼儿还很感兴趣,他们很快就搭建了房子、制作了信封等,但时间不长,这个区域就没人光顾了。观察到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反思:中班想象力有限他们还不能制造很多。为此,我们投放了各种图片、玩具。很快,这些新材料吸引了幼儿,孩子们借助这些材料搭建丰富的东西。由此可见,如果材料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不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

㈢ 如何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有效的投放材料

(一)投放材料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宜
说起投放玩具材料,我们经常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如以小班的小小医院为例,教师提供的材料有血压器、压舌板、X光片等,幼儿只是将这些玩具摆弄但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使用。针对这一现象我对小医院的材料进行了调整,为小班幼儿提供有一定的同种数量玩具材料,要求小班孩子谦让,协商玩玩具是相当困难,这是他们年龄造成的,教师提供几个听诊器、好多针筒,才能真正满足幼儿的游戏心理。为小班幼儿的材料种类提供不需要太复杂,如提供一个洗衣机还不如多提供几只碗、锅子好。 中班幼儿认知范围逐渐扩大,在自主性游戏中虽然选择的角色有限,但已经能利用一系列相关材料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不同活动或动作贯穿起来。幼儿根据自己对“医院”生活中的种种经验,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
(二)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兴趣需要相适应 游戏材料只有通过孩子的操作、摆弄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造型。这些都是受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支配的。孩子材料感兴趣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放射性联想,教师只有深入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才能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用材料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能力。

㈣ 中班科学区可以投放哪些区域材料

科学区可以投放以下材料:

1、绘画材料:颜料、油画棒、双头笔、签字笔、水彩笔、排笔、蜡笔、毛笔等。

为了培养中班儿童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幼教工作者将幼儿园布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比如:电脑区、图书区、泥塑区、植物区、动物区、积木区、玩沙区、玩水区、烹调区等,让中班儿童自己选择活动区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场所。

为了培养中班儿童对环境的信任感,他们将玩具、物品等分类摆放,显示清晰,宝宝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觉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为了让中班儿童学会友好相处,准备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中班儿童都能得到,无须争抢。同时,不同的区域使得每个宝宝都能自由地与几个伙伴在一起活动、交流,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经验。如果中班儿童之间发生争执,老师就引导他们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学会沟通。

为了让宝宝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他们将宝宝做的各种功课:图画、剪纸等,贴在宝宝平视就能看到的地方。

㈤ 中班角色游戏材料层次遵循什么原则

一、 游戏材料的投放和调整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的活动主题和游戏的材料不是一尘不变的,它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的变化而随时更换,也可以随着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如:在开展“我们的身体”主题时,孩子们讨论出要在我们的医院游戏中增添测量身高这一项;在孩子们认识一些简单汉字的基础上,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贴上标签,对物品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孩子喜欢的,使孩子有操作的兴趣。

案例实录:

娃娃体检中心

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如果教师只是放任自流,可能会导致幼儿一直处于低水平游戏状态,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应通过材料的投放和调整游戏的环境材料来推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以下就是“娃娃体检中心”这个案例分析活动的形成过程。

实录

医院游戏是我们小班一直延续到中班的,进入中班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开始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他们会把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迁移到游戏情境中。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在没有“病人”上门时,对于医院现有的材料,小朋友已经失去继续游戏的兴趣,很多时候医生穿好白大褂之后,坐在医院里面无所事事。这时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于是我以病人的身份到医院来看病:“医生,病人怎么那么少呀?”医生说道:“我也不知道,今天都没有人来看病。”我把医院的问题放到了交流的分享阶段,当说到医院没有病人来看病时,孩子们纷纷说:“我又没有生病”、“是呀,我没有生病就不要去医院了”。

分析: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游戏汇总交往行为不多,游戏行为以摆弄游戏材料为主。因此教师提供多套相同的游戏材料就可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但是幼儿进入中班后,现有的材料已经满足不了孩子的需要。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交往意识,不需要那么多的平行材料。需要调整一些材料,吸引孩子继续推进游戏情节。

第一次调整:

经过和孩子们的共同讨论,我在原来的医院中隔出一间专门的“诊疗室”,同时只保留一套原先的材料,其他的平行材料则放入橱内,方便幼儿需要时取用。适当的调整布局,开辟出新的“诊疗室”,使来到医院的病人又多了一些。

实录

当进入开展的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时,孩子们对于身体的各种秘密有了浓厚的兴趣,使“医院”又忙碌起来了,老师提供了身高尺,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互相测量自己的身高。第二天,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投入到角色游戏中,一会儿周忠睿小朋友来到医院,医生热情的招呼他,周忠睿走到身高尺旁,对医生说:“我要量身高,不是来看病的。”医生听了说:“不行,到医院来就是看病的,不能量身高。”周忠睿听后失望的走了,过了一会儿,又陆陆续续的有小朋友到医院去量身高,医生不高兴的把他们都赶走了。当幼儿之间的交流分享时,医生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小朋友,小朋友们纷纷说到:“我也想去,你不让我进去。”医生着急的说:“到医院就是看病的,不给你们量身高。”孙佳乐小朋友说到:“为什么医院不能量身高呢,上次不是有医生来到幼儿园里来帮我们小朋友量的身高吗?”小朋友们听了之后兴奋地说到:“是呀是呀,上次医生还来给我们称体重和按肚子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到。我接着孩子们的话题:“是呀,那叫做体检,有量身高的,有称体重的,还有的是做一些内科的检查,它叫做体检中心,明天咱们就开张吧,你们可以来检查身体哦。”

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角色游戏主题存在一段时间后,幼儿渐渐失去了对它的兴趣,需要有新的游戏主题出现重新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当老师观察到幼儿有生成新主题的游戏愿望时,先要观察这个新的游戏主题是符合个别幼儿还是大多数幼儿的需要?是个别幼儿的经验还是大多数幼儿都具备了这个主题的相关经验?如果是大多数幼儿都有这方面的游戏经验,老师可以与孩子共同协商,从而及时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第二次调整:

与幼儿共同协商后,“体检中心”就产生了取代了原来的“小医院”,与幼儿共同商讨后,在“体检中心”中设立1、内科(量血压)2、量身高3、听力。将幼儿原有的“小医院”的一些医疗器械归为“体检中心”的一个小部分,幼儿希望能有检查听力和测量身高。听力一项,经过幼儿的讨论:是用两个小瓶子,在瓶子里面分别装上积木和泡沫球。

实录

第二天,崭新的“娃娃体检中心”开张了,吸引了许多的小朋友,孩子们都要来量身高,孙佳乐小朋友带来了一张《喜洋洋的视力表》,引起了许多小朋友的围观,因此在交流分享的阶段,我将视力表展示出来,小朋友纷纷表示要将视力表放在“体检中心”处,增加检查视力这一项,于是“体检中心”设立了4个内容:1、检查身高2、检查视力3、检查听力4、内科检查。

在检查视力时,医生正在为李书庆小朋友检查视力,医生用手指着视力表上的一个个“E”问道:“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李书庆小朋友看着视力表说到:“怎么跟老师帮我们检查视力时不一样呢?”医生看了看说:“好像是的,哪里不一样呢?”这时我介入游戏说到:“医生,检查视力时是两个眼睛一起看的吗?”医生想了想说:“哦,对了,有一个东西遮住眼睛的。”我说到:“那你看看可以用什么来遮住眼睛呢?”这时旁边的小朋友纷纷说到:“我知道,我知道”然后去找有什么东西可以遮住一只眼睛呢?不久,医生找到了合适的东西:小碗,经过医生和客人一起讨论通过由“娃娃家的小碗”来遮住一只眼睛。

因为“娃娃体检中心”是新开设的游戏,来的人非常多,在检查身高的地方产生了争执,医生在交流分享阶段提出了他的困惑,我与小朋友们一起帮助他想办法,有的小朋友说:“用猜拳的方法,谁赢了谁就先量身高”“有的幼儿说:“看到人很多的话,可以先去听听力,然后再去量身高”我接着幼儿的话说到:“你们的办法都很好,你们到医生那里检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是怎样排队的?”龚睿洋小朋友马上说到:“我们手上都拿着本子,医生还要在本子上写下我们的身高和体重。”我接着龚睿洋的话说到:“是呀,我们都要拿着本子去检查身体,那本子要叫什么名字呢?”经过幼儿的一致通过,“体检卡”产生了, “娃娃体检中心”越来越完善了。对于排队的问题,小朋友们一直讨论用“数字卡”,来检查身体的人拿着号码排队,号码越小的人排在最前面。

分析

活动主题以及游戏材料的设定不是不变的,它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据教育的目标随时补充或更换,也可以随着游戏的不断进行而不断丰富变化。进过孩子们的不断操作与讨论,逐渐形成和推进了“娃娃体检中心”游戏情节的展开。

第三次调整

在“体检中心”新增设挂号一项,有挂号的医生或护士发放号码,来检查的人员拿着号码排队

启示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由直觉行动性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再者,中班幼儿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角色意识,老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要认真思考,在活动中仔细观察,游戏后要不断调整,循序渐进,最终形成一个孩子喜欢、并能促进其发展的游戏内容。

二.游戏材料的投放和调整要符合儿童审美特点的需要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爱美是儿童的天性,通过这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陶冶儿童的性情。”因此,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喜好,其次是游戏材料要色彩鲜艳、造型美观、富有童趣。

当游戏材料美丽的颜色和可爱的造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时,孩子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使用材料。而且随着孩子游戏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有相应地变化,激发孩子继续探索的欲望。

我们为孩子创设了温馨的“娃娃家”,丰富热闹的“点心店”,琳琅满目的“娃娃超市”,安静的“体检中心”这些形成了一个个造型美观、色彩和谐、童趣味浓且便于孩子开展活动的“小社会”。在这些角色主题中,我们还根据孩子的审美喜好给他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变化和完善,使幼儿能更加投入到游戏中去,让游戏开展地更精彩。

案例实录:

娃娃点心店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游戏的主题应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由幼儿自己提出,我们通过投放材料——观察反思——及时调整,慢慢形成了符合幼儿需求的,深受幼儿喜爱的“娃娃点心店”,以下是“娃娃点心店”这个案例分析活动的形成过程。

实录

教室里添置了三个新的玩具橱,孩子们看到了都兴奋地讨论着:“这个是什么呀?怎么像红宝石蛋糕房呀?”“是呀!好像点心店呀!”于是“娃娃蛋糕房”新鲜出炉了,我们投放了一些看上去非常逼真和美味的蛋糕,蛋糕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一会儿蛋糕就卖完了。

分析

几天的游戏下来,我们就发现游戏一开始,蛋糕店的生意非常好,蛋糕卖完之后,厨师和服务员无所事事,我们发现了材料的单一性,缺乏情趣性,因为蛋糕不用厨师制作,所以厨师常常没事干,刚开始由于蛋糕逼真,孩子们还比较感兴趣,但是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幼儿创造性体现不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

第一次调整

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增加店中的食品种类,这样“娃娃点心店”新鲜出炉了,取代了“娃娃蛋糕房”,我们在点心店中投放了皱纸、橡皮泥、调羹等等,这样厨师就可以在厨房中研究新点心了。

实录

厨师和服务员在点心店中展开讨论:“我想做面条,昨天妈妈带我去吃味千拉面了,可好吃了”“你知道面条怎么做吗?”“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看到这个情况我及时介入,对孩子们说:“看看厨房里面有什么?可以做面条吗?”厨师和服务员看看皱纸、橡皮泥等等,厨师说到:“我知道了,面条是一根根的,把皱纸剪开来就变成一根根的了。”服务员们也纷纷说到:“对对,我去找剪刀,我去拿皱纸,我去拿碗吧,我们把面条剪好后放在碗里……”面条做好之后,娃娃家爸爸到点心店买蛋糕,服务员说到:“我们刚做了面条,你买面条吧!”娃娃家爸爸看了看面条说:“不要,面条一点也不好吃。我想吃小笼包”厨师对他说:“我们没有小笼包。”娃娃家爸爸失望的走了,针对这个问题,在交流分享时,点心店厨师将这个困惑提出来,请其他幼儿帮他想办法。班宇涛小朋友说:“这个面条什么都没有,不好吃。”我接过孩子的话题:“你们吃过面条吗?面条里面有些什么?”“面条里面有肉、鸡蛋、青菜、虾……”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道。我接着说到:“那点心店里除了面条,还有什么呀?”“点心店有馄饨、饺子、小笼包……”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道。第二天,点心店的生意火热得不得了,许多客人坐下之后,纷纷在点心店中大声喊叫服务员。

分析

材料太多幼儿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应注意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教师有时不知道孩子在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不能及时增加材料,为了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教师可以和小朋友共同协商,在交流分享时帮助幼儿交流经验。

第二次调整

第二次调整是从点心店的统一服装和环境上着手,针对顾客找不到服务员的情况,我们提供了统一红色小格子的头巾、围裙、桌布,让点心店有温馨、愉快的氛围。点心店有了统一的服装后,生意又好了许多,有许多客人已经在门口等位子了,在点心店里增添了可爱的围裙、头巾,用橡皮纸做的小笼包、饺子、馄饨,放置点心的蒸笼。形象逼真的点心,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点心店里的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我们新增加了厨师的手套、夹子等方便厨师在厨房制作点心。

实录

有一天的点心店开张了,生意很红火,许多顾客在门口等着:“哎呀,怎么没有位子了!”“是呀是呀,我还想来吃小笼包呢。”“是呀,我们娃娃家今天不烧饭到点心店来吃中饭,这么多人,怎么吃呀。”点心店的服务员看到之后说到:“我们也没有办法,人太多了。”看到这个情况,我及时介入游戏:“怎么这么多人呀,要等多久呢?”服务员说:“没有位子了,我也不知道要多久。”我接着孩子的话说到:“我看到其他点心店客人多的时候会在门口放许多椅子,用来干什么呀。”服务员想了想说:“哦,我知道了,我放几个椅子,你们在门口坐一会儿吧。”针对这个问题,在交流分享时,樊奕小朋友说到:“我早就坐在点心店了,我要吃馄饨,服务员一直没有给我。”杨心怡小朋友说到:“是呀是呀,等了好久,我说要吃面条,服务员还一直过来问我吃什么?”我针对这个问题说到:“那怎么办呢,顾客那么多,服务员不知道客人吃什么,问了之后又忘了。”孩子们纷纷想出了好办法,黄泽宇说到:“我爸爸带我到饭店吃饭时,手上有单子的,服务员看看单子就知道我们吃什么了。”我接着讲到:“哦,原来,我们的点心店没有单子,有了单子服务员不用问也知道你们吃什么了。”

分析

孩子到了中班,角色意识有所增强,他们不再像小班孩子那样,主题的产生完全要依赖于逼真的材料诱导,能够在游戏中反映一些成人的劳动和生活的内容。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所以在为他们提供一些开放的半成品及材料的同时,部分较逼真的材料提供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次调整

我们与孩子共同商讨决定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单子,当顾客拿着有图片和文字的单子时,服务员就可以按照顾客的需求给予顾客想要的点心,再也不发生客人长久等待的情况,并且多提供了一些筷子、叉子等等,以供顾客吃点心时自由取用。

启示

这个小小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主游戏材料的投放,并不是随手摆放一些材料让孩子去操作,而是投放前有思考,游戏中有观察,游戏后有讨论,反思后有调整,如此循序渐进、积累经验,最终形成一个孩子喜爱的,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活动。

总之,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游戏情节的推进则需要教师随着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不断地调整,提升孩子们的游戏经验,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丰富语言和情感的交流,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和听取孩子们的心声

㈥ 中班幼儿游戏材料投放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根据不同的活动区投放适当的活动材料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儿童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科学区、美工区、语言区、木工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一般来说,各活动区都有一些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材料。例如:积木区:大中型号的积木。需要的话,还可以有一些辅助材料,如易拉罐、各种小动物造型等。 角色扮演区:各种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其用途的服装、道具、家具等。 科学区:放大镜、天平、尺子、磁铁等工具和各种适宜于幼儿探索的材料。 操作区:桌面积木、积塑片等各种拼插玩具、串珠、七巧板、各种智力拼图等各种拼图及各种数学学具操作等。 语言区:图书、录放机、故事磁带、木偶、头饰等。 美工区:纸、笔、橡皮泥、胶水、剪子、各种空纸盒等制作材料。 图书区:各种有趣的图书。 但活动区材料的这种稳定性并不是不变的,有些属于活动内容的材料往往需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加以改变。 二、注意活动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虽然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参加区域活动的经验,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在教师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孩子,减少和消除环境中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家中搜集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发霉,有很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除了注意活动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外,还要注意活动环境的安全性。如,家具要平稳,挂衣服的钩子要略高于幼儿头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