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能力
首先:以理论学习为载体,帮助教师解读游戏观察的内涵与意义。
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反映了教师的基本技能。会观察的教师能够在游戏中看到幼儿的游戏行为与发展的关系,能够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思考,并及时将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与分析。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选择理论学习,通过收集资料、查找信息、交流探讨,以先进的理论来引领教师的发展。经过多次的实践活动及研讨,我们不断探讨办法,在实践中我们确立了观察的步骤:第一,观察什么?第二,什么时候观察?第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第四、如何处理观察资料?观察为教师反思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成功反思的基础。通过对游戏观察要点的把握,教师观察的目的性加强了,观察的效果体现了。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现有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作出推断,才能真实地认识孩子。
其次、以实践观摩为契机,帮助教师把握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一般来说老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有两种: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通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教师要把握好指导时机,适时介入。
1、当幼儿遇到困难、挫折,即将放弃游戏意愿时。
案例:丁丁今天来到了高低梅花桩游乐园进行游戏,刚走了几下,一不小心就掉了下来,丁丁很自觉的返回到了起点继续挑战。但在第二次走的时候,由于有三关,他还是掉了下来,他一脸的沮散。边上的辉辉见了,鄙视的对着丁丁不屑的说:“哼!笨蛋。”丁丁听了十分恼怒,一脚踢翻了梅花桩,愤愤的说,不玩了。教师观察到孩子失败后的失落,因此鼓励孩子“,没事,再来一次,一定会成功”、“加油”,当孩子成功的过三关时,老师还为孩子鼓掌。
分析:有的幼儿刚参与一个新游戏时,兴趣十足,但很快兴趣就减弱了,细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游戏玩法单调重复,孩子觉得没意思;二是孩子们遇到困难或不知道该怎么游戏了,游戏难以深入。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指导,激发鼓励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
2、当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时。
案例:在医院看病的小宇躺在床上不动,他告诉萱萱,我死了,你们哭吧!玩起了“死人”游戏。周围的人有的假哭,有的起哄、有的还在磕头。幼儿的一场举动引起了教师的注意,教师听明缘由后假装听了听小宇的胸口说:病人还有救,医生抢救,大家又忙着玩起了救人游戏。
分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可以自由表达对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体验和感受,因此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健康或不适合幼儿的内容,如打麻将、赌博、烧香拜佛等,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3、当游戏出现不安全因素时。
案例:点心店新添的冷饮冰激凌引来了很多的孩子,圆圆的冰激凌老师使用海洋球代替的。琪琪和乐乐分别买了一个,他们边走边吃,一边还说着好吃好吃,乐乐还真的在海洋球上舔了起来。老师见状说:这个冰激凌是假的,不能真的吃,他们你看我我看你,笑着假装吃了起来。
分析:年幼的孩子在游戏情境中往往会把假象和现实混淆。因此当游戏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时,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介入指导。幼儿如果使用危险物品进行游戏,或者在游戏时出现危险动作,都有可能受到伤害,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说明利害,确保幼儿的生命健康。
4、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指导。
案例:“医院”里来了一位病人要求住院,可是没有床位了,医生让病人下次再住院,可是病人说病情严重,要立刻住院,否则很危险,大家都不知该如何解决……老师说:今天病人很多,没有床位了,想想有什么东西可以来代替呢?月月说:我们把小椅子拼起来吧,芮芮说小桌子也可以,于是医生护士们忙着做事了。
分析:活动室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而幼儿游戏中的想象是无限的。当孩子向老师寻求帮助时,教师不需要做太多的事,只要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协助幼儿解决问题,将游戏进行下去。
5、当游戏中出现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如扔玩具、破坏别人的游戏等,教师必须制止和问明缘由。
『贰』 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利用游戏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能力
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游戏,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学习活动蕴含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而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因此,它被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人心。因此,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展。 一、游戏设计 游戏设计一:3-4岁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但是他们乐于操作、探索,于是我们教师安排了认识“冰”的活动。教师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盘冰,有大、有小、有厚、有薄,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玩一玩等方法探索冰的特征。孩子们在玩一玩后,都争先恐后地说:“冰是凉凉的”、“硬硬的”、“容易碎”、“滑滑的”。 游戏设计二:春天来了,我们教师带领幼儿到公园踏青,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孩子们在公园中奔跑玩耍,捉迷藏。 教师问:“那你们说春天来了吗?”幼儿说:“春天来了。” 教师问:“谁能说说春天在哪儿?”有的说:“小草变绿了,小树上长出叶子了。”有的说:“迎春花开了。”有的说:“天气不冷了。”有的说:“我看书上说燕子在春天会飞回来。”有的说:“在冬天睡觉的动物会醒来。”有的说:“那叫冬眠。” 教师接着问:“你能说说哪些冬眠的动物在春天醒来吗?”有的说:“有青蛙、有熊、有蛇。”有的说:“还有乌龟。”有的说:“我上动物园时看见很多的小动物从它的房子里出来了。” 教师接着问:“我们出去玩时,衣服上有什么变化呀?”小朋友说:“不用穿棉衣了。”还有的说:“不用戴帽子,不用戴手套了。 反思与体会:在谈话中没想到孩子们把春天说的这么具体,并且情绪高涨,可见家长已经带孩子进行了观察或者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这就增加了教师进行此项活动的信心。 游戏设计三:玩色玩纸系列游戏,团纸拓印—小树开花了的游戏。开始我只是把它设计成“玩纸系列”之一,可当我发现幼儿对游戏的某个结果—“红花”印在“黄花”上,花的颜色就变了感兴趣时,马上调整了自己的设想,把玩色融入到游戏中去,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在游戏中我添加了“变色纸”,“会跳舞、画画的小球”等内容,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还培养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感受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二、在游戏中启发、引导幼儿 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此时教师的指导意识并没有失去,但已不是作为教师,而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共同处于幼儿愉快的游戏世界的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的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的共同游戏。许多教师的经验是: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致。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备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然,教师始终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教师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帮助的显性指导。这是教师在幼儿游戏之外,插入的有目的教育指导。强调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入的教育教学,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而更好地开展游戏,只不过这时的游戏已暂时转变为教学,融入了教师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意图。 三、游戏总结与反思 在游戏的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便于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方案。 同时,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就及时对幼儿行为进行调整,避免或阻止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后果。游戏中出现了过激的行为时,如幼儿为了争取游戏、争演角色、争夺玩具打起来了,有些幼儿专门干扰别人游戏,破坏别人的玩具,教师必须介入阻止并加以协调。幼儿在游戏中有求助时,教师要予以帮助。如两名幼儿同时要玩同一游戏角色或玩具互不相让,请教师给予裁决等。 我们真正感受到: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学”。因此,其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不是无聊、厌烦、无所事事等消极状态,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活动材料、伙伴、方式、方法,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具体游戏活动为载体,要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达到“看似无教育,其实有教育”的境界。
『叁』 什么是教师帮助幼儿开展游戏的能力基础
为幼儿游戏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3)幼儿教师游戏能力的观点是扩展阅读:
幼儿园教育的相关要求规定: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肆』 根据幼儿园教师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有关游戏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游戏的知识要从了解游戏的结构、内涵、意义开始。游戏的能力,是需要积累和实际经验支撑的。游戏的素养,要多学习、理解相关的幼教理论着手。
『伍』 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作用是否得以实现
评价儿童游戏的关键是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教育作用是否得以实现或儿童通过游戏是否得到教育,根本出发点是儿童是否是游戏的主人。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衡量: 一、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做游戏,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 游戏是否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人翁的地位,儿童是否能自主,自愿,愉快地根据自己的意愿,经验开展游戏。 二、儿童做游戏很认真,能克服困难,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游戏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独立性。 儿童出于对游戏的极大兴趣,能克服困难坚持进行游戏,既能遵守规则又与同伴合作表现出一定的组织性,也有一定的独立游戏的能力。 三、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和爱护玩具。 在游戏过程和结束后,不争抢玩具,能正确收放玩具和爱护玩具。 四、在游戏中对同班友爱、谦让,能个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 成功的游戏中,儿童能与同伴友好合作,能正确处理玩具、场地、角色等问题,并有组织地分工合作开展游戏。 五、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 儿童游戏内容丰富,能广泛创造性地反映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以上五项是用来评价儿童游戏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适用于各年龄班级,但是由于各个年级段幼儿游戏水平有差异,各类游戏特点不同,因此在具体评价某游戏时,还需要结合儿童游戏水平和特点以及不同种类游戏的教育功能特点进行评价。 总之,还需要从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必须儿童是游戏的主人为出发点。 西周幼儿园现正火热招生中,欢迎上我们的官网了解看看
『陆』 如何提高教师在游戏中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
幼儿的自发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发开展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游戏,其中有潜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也可称之为本体性游戏。它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是一种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表现的活动,也是幼儿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创造。
(1)自发游戏对于幼儿有特殊的发展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在长期研究儿童游戏的基础上,提出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对其具有特殊的发展价值:一是游戏反映发展,因为游戏是儿童已有经验的表现活动;二是游戏巩固发展,因为游戏中有大量的自发练习性行为;三是游戏促进发展,因为游戏中有大量的自发探索性行为。
笔者也通过对幼儿期的典型象征性游戏的研究发现,幼儿在其自发的游戏中能够最放松、最自然地表现出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创造性行为,这类活动对他们来说是最具安全感、愉悦感、归属感、胜任感、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活动。所以,自发游戏对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观察幼儿的自发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和改善观察行为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自发游戏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好地了解和理解幼儿的载体。观察幼儿的自发游戏是教师改善观察行为的重要途径。原因有几点:首先,透过幼儿的自发游戏行为,教师可以了解到他们最真实、自然的表现,有助于教师发现一个真实的幼儿;其次,通过观察幼儿的自发表现,教师可以看到幼儿很多在教学情境中难以表现出来的、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行为,有助于教师发现一个智慧的幼儿;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和幼儿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形成与幼儿的合作伙伴关系,建构对于幼儿主动学习的深入理解,并找到与幼儿互动的适宜策略和方法……观察幼儿自发游戏的过程,是教师尝试换角度思考,向幼儿学习,并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成长的过程。
2.改善教师观察行为的要点及方法
要点一:解决态度的问题,帮助教师增强观察意识
目的:使教师从关注自己设计的游戏到关注并重视幼儿的自发游戏。
方法:“对比-感受”法
对比教师设计的教学游戏和幼儿自己发起的自主游戏,找到幼儿在其中的状态和表现的不同。
鼓励教师给幼儿创造更多自主游戏的机会,感受自发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体会幼儿主动学习过程与内涵。
要点二:解决角度的问题,帮助教师转变观察视角
目的:让教师从找出幼儿存在的不足转向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意义。
方法:“拍摄-发现”法
在日常工作中尝试关注幼儿的自发游戏行为,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幼儿有意义的自发游戏行为。
利用现代化手段,自己尝试拍摄幼儿自发游戏行为的视频或照片,帮助自己客观、细致地分析幼儿自发游戏行为中的意义和价值。
结合近期工作重点或研究内容,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一些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的相关表现和特点。
要点三:解决思路的问题,帮助教师制定观察计划
目的:促使教师从随机观察转向有目的、有依据的观察。
方法:“计划-捕捉”法
结合近期工作重点、研究内容或班级重点活动,确定自己的观察目的。
根据观察目的大致确定观察的对象、内容、时间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班级观察计划。
根据幼儿的需求和班级工作的需要,将有目的的观察与随机观察结合起来,以便捕获更多、更全面、更有意义的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的信息。
要点四:解决技术的问题,帮助教师选择观察方法
目的:让教师在利用已知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方法:“综合-探索”法
收集相关资料,学习实用、简单、易操作的观察方法。
根据观察目的,综合利用多种观察方法,为自己收集到更多有意义的信息服务。
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和情境,探索适合自己的、方便可行的观察方法。
要点五:解决载体的问题,帮助教师改进观察记录
目的:帮助教师将开放性的观察问题和结构性的记录表格结合起来使用。
方法:“开放-结构”法
在口袋里装上便笺纸,用只言片语或关键词等,随时记录下幼儿的动作、语言、表情及幼儿之间的对话。
根据观察目的,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方便自己有针对性地记录下想要了解的信息。
根据观察目的,梳理出几个关键项目(维度),设计出简单的、结构性的观察记录表格,方便自己对幼儿的诸多行为进行归类、分析和判断。
要点六:解决解释的问题,帮助教师形成分析框架
目的:帮助教师依据理论找出关键价值点,形成自己对幼儿发展进行解释的线索或分析的框架。
方法:“分类-整合”法
参考儿童发展文献资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或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儿童发展指南与评价指标,为自己更加科学、客观地解释观察资料提供依据。
依据自己的观察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对所记录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解释。
在反复体验和尝试的基础上,总结、梳理出自己对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进行解释的线索或分析的框架,逐渐形成自己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现状的科学评价。
要点七:解决成长的问题,帮助教师学会在反思中转变观念
目的:帮助教师以尊重的态度理解幼儿自然出现的特点及行为,学会以幼儿为师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方法:“反观-调整”法
学会正视和接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行为,即使在成人看来是有问题的行为,学会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透过幼儿的自发游戏行为,反观教师自身的言行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借助对幼儿自发游戏的观察,反思自身教育观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到原因,调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带着主动观察、有目的观察、连续观察的意识,在反复尝试、体验、反思和调整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反思能力,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柒』 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作用是否得到实现
楼主求采纳~ 无论过去的学派还是现在的学派对于游戏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游戏对于幼儿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大家所认同的。游戏对幼儿的心理·生理·智力·情感·性格等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了解重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关键词: 幼儿 游戏 幼儿发展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走到今天是经历曲曲折折的历史的,游戏进入我国幼儿园领域始于清末。1903年清政府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其中有“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第一次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1904年湖北武昌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湖北幼稚园,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游戏也作为幼稚园课程的内容之一。从20世纪20—30年代,伴随着教育理论实际的研究,游戏理论与实际的发展可以大致发展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这一阶段,在介绍和引进西方游戏理论的基础上,开始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从建国初期至“十年浩劫 |”之前,这一阶段,我国教育界·心理界全面学习苏联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际也全面“苏化”。 第三阶段:是“十年浩劫”时期,这一时期,儿童心理教育研究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儿童游戏的研究同样也不能幸免于难。而这一阶段正是国外儿童游戏研究迅速发展的时期。 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这是我国儿童游戏研究重新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在对历史反思的基础上,广泛注意国外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和动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分为二的对各种理论进行分析评价,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博彩众长,在引进的同时,重新开始了中断多年的儿童游戏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教育从观念到实际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的来说,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包括游戏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背景。 随着研究者对幼儿游戏的实践经验,幼儿游戏的种类逐渐丰富起来,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渠道,游戏的种类主要分为: (一)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可以发展孩子的走、跑、跳、钻爬、 投掷、攀登等基本动作能力,增强身体素质。体育游戏内容广泛、 有趣,有的体育游戏有角色、有情节,有的带竞赛性,不仅能锻炼 动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自我控制、遵守规则的良好品德和机智、勇敢、顽强的个性。 (二)语言游戏。语言游戏是培养孩子理解词汇和运用口头 语言清楚、连贯、有表情地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在游戏中,孩子 可以学会发音,辨音,丰富词汇,学习说普通话,学会使用各种句 式,连贯清楚地进行讲述。发展其联想,使他们能 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构思。 (三)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由家长 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其目的是增进儿童知识,发展儿童智 力。发展孩子的思维能 力。 (四)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将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的 游戏之中。结合儿童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孩 子对数的概念的兴趣,增加对数的感性认识,由浅入深地学会一 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包括感知集合及元素,认识10以内 的数和10以内数的组成;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简单的几 何形体;认识一些常见的量,以及空间、方位、时间方面的简单知 识;以及对应、计数、加减和自然测量等初步技能。 (五)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进行 的游戏,有一定的规则。游戏时的动作、表情必须符合音乐的节 拍、内容、性质等。这类游戏主要在于发展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和 动作,培养孩子愉悦的情绪。 (六)美术游戏。美术游戏寓美术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 在绘画、泥工、折纸、小制作等各项活动中,熟悉多种材料的性 能,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和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发展幼儿的 聪明才智。 (七)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让儿童在模仿、扮演角色的过 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 戏。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周围成人的各 种活动,加深体验。 (八)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 品的内容,指导儿童进行扮演的游戏。需要背诵文学语言,在充 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九)建构游戏。建构游戏是让孩子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 具和材料进行建构,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十)科学游戏。科学游戏是运用一定的器材,再现某些科 学现象的游戏。通过儿童的观察、操作, 玩的过程中接受科学 教育,形成他们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积极探索的浓厚兴趣,丰富知 识和提高能力。 (十一)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是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孩子们所 喜爱的游戏。这些游戏通俗易玩,生动有趣,不需器材,经济实 用,有的民间游戏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十二)生活游戏。生活游戏是利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个 环节进行的游戏。成人可用游戏的口吻,通过游戏的形式,在与 儿童共同玩耍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获得必要的知识,养成爱动脑筋和遵守规则的好品质。从众多的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你喜欢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身心发展得到满足,相应的能力得到提高。虽然游戏种类繁多,形式丰富,但他们却又着基本相同的特征。首先幼儿游戏的描述性特征:幼儿游戏的动机内部动机,使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幼儿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不是外部的命令或要求,游戏是幼儿主动·自发自愿的活动。由于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因此在外部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游戏着的幼儿总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他们的情绪表现总是正向的愉悦的。幼儿在游戏中“玩即目的”。游戏是目的在自己的活动。幼儿不是为了游戏以外的东西,例如为老师的表扬或一朵小红花才去游戏。游戏过程本身就能使幼儿感到满足,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目的在自身”的活动,是一种模拟·假装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不是追求“结果”,而是不追求活动以外的结果(如糖果),即游戏是一个重过程轻结果的行为。再次是游戏的本质特征:(一)自发性 从游戏的动机来分析,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是出自内在的动机,是完全主动自愿的。也就是说,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游戏既不为内驱力所控制,也不为顺从社会要求的外在动机所控制。这几乎毫无异议地被公认为是游戏最内在的本质的表现,是游戏区别于工作等其他活动的首要标志,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游戏了。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曾深刻地指出:“一切游戏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游戏的强制性模仿。” (二)自主性 从游戏的过程分析,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内容,布置场景,选择游戏伙伴,游戏材料,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或通过与伙伴的协商,改变原有游戏的操作程序,制订新的游戏规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控制游戏过程与进程。也就是说,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都是由幼儿自行决定的,幼儿是游戏的真正主人。因此可以说,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 (三)趣味性 趣味是游戏不可缺少的因素,游戏对于幼儿的吸引力就在于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对幼儿来说他们所进行的游戏是有意思的,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因此游戏必须以它本身的趣味性吸
『捌』 教师可以从哪些地方来衡量幼儿游戏的水平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在创新智慧游戏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与幼儿交往中应扮演“导师”角色,促进幼儿更好的游戏,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
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前,可以观察孩子们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的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对观察的游戏行为加以分析,才能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促进游戏的开展。如小班幼儿自我调节活动的能力较差,往往长时间的做一种活动,当“运输工”的幼儿反复装运玩具,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观察游戏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帮助幼儿调配活动,建议他去当“交通警察”,坐在岗亭里开红绿灯,从而获得休息。
『玖』 幼儿教师怎样提升观察,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
教师介入指导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直接介入,指在不影响幼儿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
『拾』 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你将如何开展游戏教学
教学游戏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游戏被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回而加以运用。教学游戏答就是根据幼儿园教育大纲和课程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设计和开展的游戏。它是以预先编好了主题情节、预先规定了规则的形式介绍给儿童的。教学游戏追求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游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游戏的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