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益智 » 幼儿园游戏交往美篇
扩展阅读
天成解说一个人的游戏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戏什么牌子显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儿园游戏交往美篇

发布时间: 2021-03-08 19:45:07

⑴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交朋友的游戏

找 朋 友 ————幼儿“百玩不厌”游戏 寿光市稻田镇曙光幼儿园 邢桂凤
1、游戏名称:找朋友 2、适合年龄:4-6岁幼儿 且多人游戏 3、所需材料: 录音机 实物苹果(或者苹果图片)、动画片图片、“妈妈”、“爸爸”图片等、若干大小不等的红花。
4、制作步骤:
①、游戏前准备好相应录音音乐(如:红红的苹果又脆又甜,你喜欢吃苹果,我也喜欢吃苹果,那我们都是喜欢吃苹果好朋友)待用。
②、提前制作好动画片图片或者截图,代表“妈妈”、“爸爸”图片待用。
③、制作好若干大、中、小不等的“乐于交往”的红花待用。
5、游戏价值
①、通过游戏问题的设置,使幼儿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属性,在心理上建立归属感。
②、通过游戏和教师语言引导,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幼儿在放松状态下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兴奋的状态下积极突破固有小团体的限制,能够乐于去主动交新朋友。
③、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与不常交往的幼儿主动交朋友。通过具体的“做”,使幼儿会表达、懂关爱、乐交往。
6、玩法过程:
小朋友,你想不想知道你在班里有多少个好朋友吗?(幼儿一定会说:想)。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设计意图:以美好的目标做引领,成为受欢迎的人是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望,以此为目标展开游戏,会使幼儿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保证了目标明确。)
出示游戏规则
①、听清问题,安静走 ②、坚持去做,不放弃 ③、有发现 ,请举手
找朋友(对于每一项小游戏,都让幼儿记好有哪几个好朋友?)
(1)播放带有苹果介绍的录音,喜欢吃苹果的小朋友站在有苹果(或者苹果图片)的一边;不喜欢吃苹果,而喜欢吃其他水果(如脆梨等)的站另一边。 (2)喜欢观看动画片的站在有“动画片图片”的一边;不喜欢的站另一边。 (3)昨天晚上看电视的站左边,反之站右边。
(4)爱妈妈胜过爱爸爸的站在有“妈妈图片”的一边;爱爸爸胜过爱妈妈的站有“爸爸图片”的一边。
(5)在上一周的星期六或者星期日,爸爸或者妈妈带你外出旅游的站左边;反之站右边。
颁奖鼓励:
在找朋友游戏过程中,对于表现好的幼儿分别发放大、中、小不等的“乐于交往”的红花,以示鼓励。(设计意图:幼儿随着老师每次变化的问题在场地左右两边穿梭,看到自己那么多好朋友,参与积极性自然也提高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
于是,每次

⑵ 幼儿园课后游戏让他们懂得互相友爱

互相拥抱````

⑶ 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而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喜欢伙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但同时,心理发展又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正确的交往,就常常产生冲突。
究其原因:
1、4—6岁的幼儿已有想与人交往的意识,他们喜欢友伴和集体的游戏,但由于幼儿年龄心理特点是“自我为中心”,加之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得他们之间难以就某一问题达到共识,且互不相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两者互相冲突的矛盾结果,就是攻击或争吵的现象。
2、现在的孩子都是独子,他们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长,成人总是习惯顺从孩子的意愿,满足他们的欲望。当同龄人之间进行活动时,都想得到最好的。
3、现在的家庭住宅都是单门独户的,限制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也限制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再加上电视、VCD丰富多彩的内容,更是影响了幼儿的交往机会,使幼儿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合作。
4、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爱惜,当孩子要与同龄人交往时,往往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亏或委屈,就限制或减少孩子的交往。
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交往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人也正是在社会交往中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儿童也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兴趣和欢乐,他们的社会性才能得到逐步发展。要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和技能,我认为幼儿园不仅是孩子活动的天堂,交往的场所,也是对幼儿进行交往、合作技能培养的最佳场所。因此,我在对幼儿交往合作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提供交往的机会,创设合作的情境,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
1、交往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的反映。
幼儿交往的过程应该是自愿的、轻松愉快的。因为他们在与友伴交往中,地位是平等、互惠。在教育活动中我发现,善于交往的幼儿性格是乐观的,心情是愉快。而不懂得交往的幼儿,性格显得压抑、孤独。因此,培养幼儿交往的技能是合作的基础。
首先我们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的能力。如:让幼儿从家里带图书与同伴分享,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图书内容。在这过程中,幼儿之间必须进行交流。
其次,根据我班幼儿好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心,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为了达到目标会尽可能的取自己所需,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的年龄特点,设计相适应的活动。如:在集体活动中,常常有意识的创设机会和空间,引导、鼓励幼儿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想法,使他们的交流、交往意识得到提高。
第三、通过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自带玩具,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如:主题活动《我很特别》,我们让幼儿带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或自己心爱的玩具到班上并在集体面前介绍,并与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零食和心爱的玩具,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第四、通过“六一”节日的游园活动增加交往机会。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游园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
第五、利用区域活动,创造性游戏,鼓励交往能力强的幼儿与交往能力差的幼儿一起游戏。对于交往能力差或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引导他们加入到别人的游戏里,让他们体验交往的乐趣和产生与友伴交往的欲望。通过引导和教育,幼儿增强了交往的意识、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2、幼儿的情感认识是直观的,要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自己处于他人境地的感受,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从而激发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的发展,并抑制攻击性行为。
颜颜是个个性和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但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操作活动时,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坏”,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师的批评对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有次,颜颜与陈谦在结构区建构一辆很有创意的汽车,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颜颜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十分自豪。当他们在为自己建构的汽车做最后的工序时,培豪的汽车缺少一个轮子就趁颜颜在寻找玩具时卸他们汽车的轮子,在卸轮子时把汽车弄坏,一看到自己的汽车坏了,颜颜就与陈陈争吵起来,而且哭得特别的伤心。看到这情景,我有意说:“你很伤心哦?”颜颜说:“我是很伤心,这是我和陈谦一起拼的汽车,培豪把它弄坏了,我当然很伤心。”“真可惜,这么漂亮的汽车坏了,是会伤心的。不知道你以前把小朋友的东西弄坏了,他们会不会像你一样的伤心?”“肯定也会伤心。”……通过交谈,我让颜颜体验了别人被他“破坏”作品时的心境。这样,通过这种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变了他以往“妒嫉”的心理,也使他逐步懂得珍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再如,班上有二个幼儿在纠纷时,一个孩子打到另一个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这时,许多的孩子就开始起哄:“该死了,叫老师不让回家。”“打110,叫公安局来抓你。”“叫老师中午不让你吃饭。”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态,我组织大家讨论:“如果你做错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还是谅解?为什么?”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谅解,也保证下次不会在犯。老师有意的说:“不是吧,我刚才听到的好像不是这样,要不xxx小朋友做错了事,你们都要求老师对他进行惩罚,甚至要求老师不让他回家。”听老师怎么一说,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头……。
通过及时抓住偶发事件的引导、讨论,让幼儿感受自己处于他人处境时的情感,大家对同伴的“犯错”都能以谅解的心态进行对待,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方式,提高良好行为的发展。
3、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幼儿期的幼儿在言语情感、行为等方面,都已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如果我们能正确训练,幼儿就会在各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合作性。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注重环境的创设,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充分提供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如投放骨牌,让幼儿尝试一起协商要摆放什么图形并进行合作,最后尝到合作的快乐。再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比赛的特点,采取竞争的形式,让幼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中,游戏大都是采取比赛的形式。如“二人三足”“划龙舟”“抬轿子”等游戏。这些游戏需要配合、协商、合作才能取胜的。有时,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玩具纠纷或角色纠纷时,我们有意让幼儿通过协商自行解决,让幼儿懂得要玩得开心,玩得好,就要必须相互讨论,相互谅解。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解决问题,交往中学会合作。
4、“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处于身体和心理上各种机能仍未成熟阶段幼儿的主要活动,它可以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优条件。而结构游戏是幼儿比较喜爱的活动之一,因为结构游戏的自由多变、材料的具体、可操作性正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它不但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机会表达和交流情感,也让幼儿获得交流、合作所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特别在主题结构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很高,为了一个主题内容,幼儿之间需要共同商定相互合作,游戏的内容才能得以完成,这也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如建构《嘉庚公园》,陈棋、李羽雯、黄筱丹、郑秉政等几个小朋友商议建游泳池,他们用积木围成游泳池后,陈棋说:“要在这建一个高的地方让人跳水。”羽雯说:“要种上花和树才漂亮。”秉政说:“我在这拼几个椅子让人休息。”筱丹说:“游泳池里有人在游泳。”“哎呀!游泳池的人太多了。”“这棵树要种在这里。”“这棵树站不住怎么办?”“你不会自己想办法?”……他们一边建构一边不断地与同伴交流,交流后再不断的协调自己的行动。整个过程都是幼儿之间自主交流、分工、合作的进行;也是在这个过程,幼儿分工的意识逐渐增强,合作的意识逐步提高。

⑷ 如何促进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社会交往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也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的社会,这时仅仅靠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具有良好身心发展和较强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已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迅速发展时期,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助人等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贝尔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的非常严肃,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游戏发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角色游戏中,儿童的角色游戏水平和他们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对他们社会性技能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关系。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同时,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又可能导致儿童认知过程的不平衡,引发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并从中得以新的学习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最后决定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学习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为,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的兴趣、意愿、经验进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儿交往的需要。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幼儿交往的乐园。
一、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儿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谁来当妈妈,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戏的孩子必须在选择游戏之后,互相商量决定,谁来扮演老板,谁来扮演服务员。必须自己商量决定老板负责做什么事,而服务员又应该负责做什么事。在这样共同商量决定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也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戏中,才可以让幼儿有这样相互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并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仿成人的交往行为,体验着他们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觉,来从中不断地积累,分辨正确的交往方式,从而有选择性地内化为自己的交往经验。
二、言语的发展,也为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早期的自言自语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义。他认为这种自言自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简练,但不会完全消失,只会变的更加内隐,最后转换成内部言语来调控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已经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幼儿的整个交往过程中,伴随着最频繁的就是语言间的交往。中班幼儿已经能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时,要想让对方明确自己的行为意图,必须去用语言表达。而在角色游戏中,这种言语上的表达也是在幼儿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会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幼儿会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交往。我记得,小雨第一次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知道要用语言去提醒取款的顾客排号队,不要推挤。并且,自己去搬了许多小椅子,请排队的人坐着等。
很明显,小雨一定和成人去过银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展了游戏情节。小雨用清楚的语言提醒排队的顾客要遵守“银行”的游戏规则,而且也通过他的语言表达也为今天的顾客们传递了该游戏的经验。当然,小雨是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所以,他能够在角色游戏中用自己的最擅长的言语表达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来逐步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时期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往往建立在游戏之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毫无压抑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去主动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因为没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观或干预,幼儿的心理环境通常是比较宽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平常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大多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都乐于起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动交往。悦悦是个不大爱说话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欢选“娃娃家”游戏了,在游戏中,她会和爸爸一起商量烧什么饭菜,然后在周围的玩具中,去自己发现游戏材料来组装拼盘。“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欢和他一起玩。她喜欢抱着“娃娃家”去看小剧场看演出,会带生病的娃娃去“娃娃医院”看病。在游戏中,悦悦的语言表达虽然没身体动作表达的多,但是她能够主动去与其他游戏交往,交往的兴趣也会在一个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发。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些游戏: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院、快餐店、银行等。每天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游戏内容完全由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主动游戏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主动的交往。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丰富了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够增加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频率。这样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激发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角色游戏中,生活化的物质活动环境,也为幼儿的交往创造了物质条件。
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环境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备生活特征、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娃娃家的锅碗瓢盆,这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些真实程度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已经具备一些社会认知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又因为角色游戏的中各个游戏间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儿间必然产生互动,即交往。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中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以及幼儿自身的语言发展,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游戏情节,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新颖,角色游戏中的交往也就越频繁。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交往行为的前提。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教学活动、重大节日和外出参观等等活动中,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外出参观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超市口海报上面的内容;观察超市、商场的货物摆放;观看收营员阿姨是怎样收营的。幼儿有了这感官经验,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也就可能表现出来,但是游戏内容延伸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不仅引导幼儿知其然,还让幼儿知其所以然。帮助幼儿回忆参观内容,海报上是免费品尝超市某种食物的宣传画,再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超市还可以有哪些服务?集思广益,又总结出了有送外卖、有免费装袋等等。这样,在平常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也就有了更多可以模仿的内容,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就可以进行更加丰富的交往活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频率的增加,当然是可喜的一个变化。但是,我又发现,在幼儿的交往行为中有良性的、积极的一面,也还有一些是负面的、消极的言行的出现。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每位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是很明显的。作为教师,我们引导每一位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多用良性交往来进行。首先,教会幼儿良性交往的方法,何为良性交往?在角色游戏中,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学会大家一起玩;学会尝试着和同伴共同商量决定一些事情,等等。这样,在不断丰富经验的前提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也就慢慢的能够做到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步养成良性交往的行为习惯。其次,向幼儿说明良性交往是正确的交往方式,也是同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引导幼儿树立良性交往的意识,告诉幼儿,只有采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就是要不断巩固幼儿良性交往行为的概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采用良性的方法进行交往的时候,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幼儿体验良性交往带来的快乐,以帮助幼儿巩固良性交往的意识。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启发,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重要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从而提高游戏质量,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交往的内容得以拓展。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能否促进幼儿的交往,幼儿的交往行为是否为良性交往等等。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其次,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对于交往能力不同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游戏。“米其”服装店里,我们提供了各种质地的彩纸和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的方法制作出各种时装来出售。结果,游戏在进行了一个月之后,无人问津。这时,我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衣服,并且装饰的色彩很鲜艳,卖给了小剧场的演员们。看到这样的情形,第二天服装店便又挤满了人,幼儿们又活跃了起来,忙着做各式服装卖给顾客。我采用的是平行式介入方法,这种暗示指导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以达到游戏间相互联系,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目的。而对于角色游戏中不同的游戏情境,通常可以采取的指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笑笑今天选择的是“哆睐咪”小剧场游戏,在一次次尝试着跟着音乐扭秧歌,她终于成功了,到处找她的小伙伴来看,可是大家都在忙。这时,我立刻搬张椅子过去,坐下来看她表演。看到笑笑一遍遍地成功,我连忙鼓起掌来。我的掌声吸引了其他的幼儿,来看表演的人多了,我赶紧向观众说明需要买票才能看表演,他们纷纷向我做出买票的姿势,才坐下来看表演。从此,小剧场看表演时,演员规定:要买票才能进入看表演。这样的游戏指导方法属于交叉式介入方法。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帮助幼儿明确一些社会规范,以便幼儿在游戏中更加有序地交往。
三、同伴的影响作用,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由出生时的自然人到后来成为一个社会人,是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也不难看出来幼儿的交往行为与同伴的行为方式有诸多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说同伴是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之一。而且,幼儿的交往模式,除了从生活中的成人那里模仿学习之外,绝大部分内是从同伴那里学习来的。在游戏中,幼儿间的交往处于一种平等的气氛中,这种交往环境吸引着他们之间互相模仿、学习对方的行为,并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每天,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游戏的几个幼儿的交往能力肯定是有区别的。在观察中我发现,即使平常在集体中,不善于表达、交流的杰杰,在游戏中,因为有了好朋友天天的共同游戏,有了游戏情境的渲染,他也会很主动、大方地和同伴交往。这当然要归功于的同伴长期的、积极的影响,因为天天的交往行为方式是他所能够接受、认同的,甚至是喜欢的,所以能被杰杰在游戏中无形地吸收。在和同伴共同游戏中,会让幼儿在逐渐释放自己,产生向同伴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在不断地模仿行为之后,幼儿自身也会习得到一些比较认可的交往经验从而内化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体现。
四、游戏后的有效评价,帮助幼儿分享交往经验,能够促使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对于思维方式还不是很具备逻辑性、系统性的幼儿来说,在游戏过程中,很少能有意识地去总结自己的交往经验,及游戏中的收获的。于是,游戏后的评价环节也就必然不可或缺。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现阶段的交往水平,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阶段,我们班的观察重点是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情况。所以,在游戏评价中,除了针对当日游戏的指导重点来和幼儿来分析、提出一些好的观点和看法之外,我们还着重去引导幼儿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出现了哪些问题,并启发幼儿以多种形式来共同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多个角度,来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比如,游戏结束后,我们鼓励幼儿先不收拾游戏材料,直接带着自己的角色来参与到评价中。实践证明,这样评价的意义很大。幼儿的情境感还很强烈的时候评价,能够帮助幼儿联想到自己在游戏中的一些行为表现,而且也更容易去发现自己在游戏中的问题。比如,今天的评价中,我们重点讨论,“银行存款的顾客多了吗?”这时,我引导幼儿看到头上贴贴花的孩子,就很明显地知道,今天在银行采取的“存款送贴花”的活动很成功,促进了幼儿与银行“存款”的游戏情节的交往。通过这样的评价,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到最近游戏中的一些变化,进一步增强幼儿在各个游戏间的交往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交往的信息,弥补在游戏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憾,又对幼儿的交往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帮助我自己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符合了幼儿爱玩、爱模仿、爱表现的天性,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把游戏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通过这一阶段的观察、实践,我发现:角色游戏真的是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一座无与伦比的乐园!

⑸ 怎样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与合作

在当代社会中,不管是经济活动,还是文化活动,都要求人们进行广泛的协调合作,互相信任、互相依存。为了使我们的教育对象今后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我们必须教幼儿学会互相合作、互相信赖、互相依存。 幼儿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能逐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各自才能与品质的多样性,认识到自助与助人、“靠自己拼搏”与“为别人喝彩”一样重要,推动着幼儿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身子女,自私、任性的个性品质越来越显现出来,因此,促进孩子与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培养孩子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显得尤为重要。游戏的过程是孩子创造、想象的过程。《纲要》指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孩子们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促进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在孩子中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学习氛围。”那么,在游戏中怎么促进孩子的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一方面是知识经验的积累,一方面是提供环境和材料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既老师以怎样的身份引导、支持孩子的活动。 一、细心观察、了解幼儿 为了有效的放矢地培养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教师首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特点。 就不同班级幼儿而言,小班幼儿知识缺乏,最多交往的是自己亲近的父母跟祖辈等。因而反映的人际关系较简单,单独游戏居多。如“母女家庭”,即抱娃娃、亲娃娃、喂奶等。随着对人际关系结构认识的逐步全面,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的人际关系开始复杂起来,并逐步与社会发生联系。如:“邮递员”、“医生”、“营业员”等角色都能参与在游戏中了。 由于人际关系不仅受年龄影响,还受环境及个性的影响,所以,教师还必须了解同一年龄班的幼儿中,哪些幼儿在和同伴的交往中是积极的、有影响的,哪些幼儿是孤立的、不合群的、或富有攻击性的,并找出使这些幼儿产生积极行为及消极行为的原因。如:我班幼儿涵涵在游戏中的攻击性行为就特多,游戏中总是不满足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他便利用攻击性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后来我才发现,原因是不想由老师来给他分配角色,而是想要自己来选择某个角色。所以,这孩子不能很好地与同伴交往、合作之因是我不善于去了解他的意愿,使涵涵心理受到挫折,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 凡事种种,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二、精心设计合作游戏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要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的游戏。 如:在设计大班“漂亮的大街”这一建构游戏时,教师可先让孩子们自由搭配人选,然后请他们说说平时看到的大街景象,接着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述说大概的设计出一个街道的模样,再由幼儿来设计出楼房、小桥、路灯、行人、绿化等等,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交往与合作机会,而且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也提高了语言的发展。 再例如:针对有的幼儿喜欢单独玩,可以设计必须几个人参与才能进行和完成的游戏。班级里有个幼儿总是喜欢抢汽车方向盘(即塑料圈)一个人“笛笛—笛笛—”开车。我就随机设计一个有驾驶员、售票员、乘客等角色参与,并使这些角色之间有一定关系的、有一定情趣的公共汽车游戏,让那幼儿做驾驶员。这样,爱独玩的幼儿就会充分感受到与同伴合作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学会初步的交往合作。 三、耐心指导合作交往1.耐心鼓励幼儿参与。 教师要善于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动机。帮助他们考虑自己与别人游戏之间可能有的关系。如:教师可以问单独玩小汽车的幼儿:“你的汽车需要加油吗?”引导他加入附近扮演汽车加油站服务员的幼儿的游戏。如果这个幼儿还不想参与,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能力强的小朋友去帮助他:“这辆小汽车多漂亮,可油箱空了,没有客人来坐了,快去加油吧。”让幼儿自己也学着去模仿,当然,如果幼儿还是表示出不愿意的样子,此时,教师就不可以再勉强幼儿了,应该尊重幼儿的愿望,或另找时间帮助他与别的游戏小组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对教师而言:耐心是必要的,因为儿童交往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积极引导幼儿参与 在整个角色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积极引导表现在:结构方面:从单个的引导到多个的;情节方向:从简单的引导到复杂的,并在引导过程中不断协调各种关系。 另外,为了使每一位幼儿能很好地参与游戏,在参与中学会交往与合作,教师在引导时可采取“大帮小、强帮弱”的措施,对幼儿进行编组,让交往合作能力较强的幼儿和能力较差的幼儿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从而促进他们的积极行为。3.努力解决参与中的矛盾 攻击性行为扰乱游戏时,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换位的原则,使游戏继续。同时必须让幼儿考虑到自己的情感以及别人的情感和想法,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 最后,为了积极避免矛盾的产生,教师还必须训练幼儿 的交往与合作技能,如:训练幼儿学会礼貌待人;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培养乐于助人、谦让的美德及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步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等。4.公正及时的评价,巩固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行为。 为了促进幼儿的交往与合作,我班在本学期开展了“分享活动”,请大家把自己心爱的物品带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玩。每次分享活动后,我都会引导幼儿说:“今天你带了什么玩具?你和谁一起玩啦?玩的高兴吗?为什么?” 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把自己在分享活动中的交往与合作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对于一些好的做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巩固了幼儿的交往与合作。又激发了幼儿再次交往与合作的强烈愿望。 四、静心记录游戏效果 静心记录游戏效果是将在游戏实践中得到的点点滴滴的经验或教训记载下来,对照理论、反复推敲、仔细分析,并将其重新反馈到游戏中去,使游戏的功能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⑹ 如何培养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以提高 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游戏又贯穿于幼儿生活的一日各个环节,而游戏又正是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内在需要的,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应当为幼儿创设各种环境,并利用这一资源,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交往的意识,学习交往的方法,掌握交往的技能。

⑺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也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的社会,这时仅仅靠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具有良好身心发展和较强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已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迅速发展时期,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助人等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贝尔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的非常严肃,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游戏发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角色游戏中,儿童的角色游戏水平和他们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对他们社会性技能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关系。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同时,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又可能导致儿童认知过程的不平衡,引发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并从中得以新的学习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最后决定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学习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为,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的兴趣、意愿、经验进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儿交往的需要。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幼儿交往的乐园。 一、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儿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谁来当妈妈,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戏的孩子必须在选择游戏之后,互相商量决定,谁来扮演老板,谁来扮演服务员。必须自己商量决定老板负责做什么事,而服务员又应该负责做什么事。在这样共同商量决定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也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戏中,才可以让幼儿有这样相互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并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仿成人的交往行为,体验着他们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觉,来从中不断地积累,分辨正确的交往方式,从而有选择性地内化为自己的交往经验。 二、言语的发展,也为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早期的自言自语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义。他认为这种自言自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简练,但不会完全消失,只会变的更加内隐,最后转换成内部言语来调控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已经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幼儿的整个交往过程中,伴随着最频繁的就是语言间的交往。中班幼儿已经能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时,要想让对方明确自己的行为意图,必须去用语言表达。而在角色游戏中,这种言语上的表达也是在幼儿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会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幼儿会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交往。我记得,小雨第一次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知道要用语言去提醒取款的顾客排号队,不要推挤。并且,自己去搬了许多小椅子,请排队的人坐着等。 很明显,小雨一定和成人去过银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展了游戏情节。小雨用清楚的语言提醒排队的顾客要遵守“银行”的游戏规则,而且也通过他的语言表达也为今天的顾客们传递了该游戏的经验。当然,小雨是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所以,他能够在角色游戏中用自己的最擅长的言语表达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来逐步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时期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往往建立在游戏之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毫无压抑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去主动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因为没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观或干预,幼儿的心理环境通常是比较宽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平常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大多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都乐于起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动交往。悦悦是个不大爱说话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欢选“娃娃家”游戏了,在游戏中,她会和爸爸一起商量烧什么饭菜,然后在周围的玩具中,去自己发现游戏材料来组装拼盘。“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欢和他一起玩。她喜欢抱着“娃娃家”去看小剧场看演出,会带生病的娃娃去“娃娃医院”看病。在游戏中,悦悦的语言表达虽然没身体动作表达的多,但是她能够主动去与其他游戏交往,交往的兴趣也会在一个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发。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些游戏: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院、快餐店、银行等。每天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游戏内容完全由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主动游戏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主动的交往。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丰富了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够增加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频率。这样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激发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角色游戏中,生活化的物质活动环境,也为幼儿的交往创造了物质条件。 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环境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

⑻ 幼儿园关于交往的区域游戏有哪些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而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喜欢伙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但同时,心理发展又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正确的交往,就常常产生冲突。究其原因: 1、46岁的幼儿已有想与人交往的意识,他们喜欢友伴和集体的游戏,但由于幼儿年龄心理特点是自我为中心,加之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得他们之间难以就某一问题达到共识,且互不相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两者互相冲突的矛盾结果,就是攻击或争吵的现象。 2、现在的孩子都是独子,他们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长,成人总是习惯顺从孩子的意愿,满足他们的欲望。当同龄人之间进行活动时,都想得到最好的。 4、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爱惜,当孩子要与同龄人交往时,往往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亏或委屈,就限制或减少孩子的交往。 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交往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人也正是在社会交往中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儿童也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兴趣和欢乐,他们的社会性才能得到逐步发展。要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和技能,我认为幼儿园不仅是孩子活动的天堂,交往的场所,也是对幼儿进行交往、合作技能培养的最佳场所。因此,我在对幼儿交往合作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提供交往的机会,创设合作的情境,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 1、交往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的反映。幼儿交往的过程应该是自愿的、轻松愉快的。因为他们在与友伴交往中,地位是平等、互惠。在教育活动中我发现,善于交往的幼儿性格是乐观的,心情是愉快。而不懂得交往的幼儿,性格显得压抑、孤独。因此,培养幼儿交往的技能是合作的基础。首先我们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的能力。如:让幼儿从家里带图书与同伴分享,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图书内容。在这过程中,幼儿之间必须进行交流。其次,根据我班幼儿好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心,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为了达到目标会尽可能的取自己所需,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的年龄特点,设计相适应的活动。如:在集体活动中,常常有意识的创设机会和空间,引导、鼓励幼儿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想法,使他们的交流、交往意识得到提高。第三、通过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自带玩具,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如:主题活动《我很特别》,我们让幼儿带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或自己心爱的玩具到班上并在集体面前介绍,并与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零食和心爱的玩具,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第四、通过六一节日的游园活动增加交往机会。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游园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第五、利用区域活动,创造性游戏,鼓励交往能力强的幼儿与交往能力差的幼儿一起游戏。对于交往能力差或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引导他们加入到别人的游戏里,让他们体验交往的乐趣和产生与友伴交往的欲望。通过引导和教育,幼儿增强了交往的意识、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2、幼儿的情感认识是直观的,要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自己处于他人境地的感受,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从而激发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的发展,并抑制攻击性行为。颜同舒是个个性和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但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操作活动时,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坏,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师的批评对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有次,颜同舒与陈谦在结构区建构一辆很有创意的汽车,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颜同舒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十分自豪。当他们在为自己建构的汽车做最后的工序时,培豪的汽车缺少一个轮子就趁颜同舒在寻找玩具时卸他们汽车的轮子,在卸轮子时把汽车弄坏,一看到自己的汽车坏了,颜同舒就与陈培豪争吵起来,而且哭得特别的伤心。看到这情景,我有意说:你很伤心哦?颜同舒说:我是很伤心,这是我和陈谦一起拼的汽车,培豪把它弄坏了,我当然很伤心。真可惜,这么漂亮的汽车坏了,是会伤心的。不知道你以前把小朋友的东西弄坏了,他们会不会像你一样的伤心?肯定也会伤心。通过交谈,我让颜同舒体验了别人被他破坏作品时的心境。这样,通过这种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变了他以往妒嫉的心理,也使他逐步懂得珍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再如,班上有二个幼儿在纠纷时,一个孩子打到另一个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这时,许多的孩子就开始起哄:该死了,叫老师不让回家。打110,叫公安局来抓你。叫老师中午不让你吃饭。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态,我组织大家讨论:如果你做错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还是谅解?为什么?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谅解,也保证下次不会在犯。老师有意的说:不是吧,我刚才听到的好像不是这样,要不xxx小朋友做错了事,你们都要求老师对他进行惩罚,甚至要求老师不让他回家。听老师怎么一说,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头。 通过及时抓住偶发事件的引导、讨论,让幼儿感受自己处于他人处境时的情感,大家对同伴的犯错都能以谅解的心态进行对待,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方式,提高良好行为的发展。 3、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幼儿期的幼儿在言语情感、行为等方面,都已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如果我们能正确训练,幼儿就会在各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合作性。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注重环境的创设,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充分提供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如投放骨牌,让幼儿尝试一起协商要摆放什么图形并进行合作,最后尝到合作的快乐。再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比赛的特点,采取竞争的形式,让幼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中,游戏大都是采取比赛的形式。如二人三足划龙舟抬轿子等游戏。这些游戏需要配合、协商、合作才能取胜的。有时,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玩具纠纷或角色纠纷时,我们有意让幼儿通过协商自行解决,让幼儿懂得要玩得开心,玩得好,就要必须相互讨论,相互谅解。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解决问题,交往中学会合作。 4、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处于身体和心理上各种机能仍未成熟阶段幼儿的主要活动,它可以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优条件。而结构游戏是幼儿比较喜爱的活动之一,因为结构游戏的自由多变、材料的具体、可操作性正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它不但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机会表达和交流情感,也让幼儿获得交流、合作所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特别在主题结构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很高,为了一个主题内容,幼儿之间需要共同商定相互合作,游戏的内容才能得以完成,这也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如建构《嘉庚公园》,陈棋、李羽雯、黄筱丹、郑秉政等几个小朋友商议建游泳池,他们用积木围成游泳池后,陈棋说:要在这建一个高的地方让人跳水。羽雯说:要种上花和树才漂亮。秉政说:我在这拼几个椅子让人休息。筱丹说:游泳池里有人在游泳。哎呀!游泳池的人太多了。这棵树要种在这里。这棵树站不住怎么办?你不会自己想办法?他们一边建构一边不断地与同

⑼ 如何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和规则意识

游戏对于幼儿之所以魅力无穷, 就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幼儿自主自愿地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让幼儿自主地游戏,成为游戏的主人,这种观念已被人们普遍地接受和认同。为了使游戏顺利开展并做出成效,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建立和执行规则,培养规则意识。规则使幼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活动有目的性;进而通过规则引导幼儿意识到行为的质量和后果。
游戏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在生活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获得关于周围环境与生活的各种印象,他们会把这些印象或经验带进他们的游戏中来。
幼儿玩滑滑梯的时候,尽管教师总是事前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要从楼梯上去再从滑道下来。可每次游戏的时候,开始时,幼儿似乎还记得这些规则,时间一长,幼儿就开始犯规,有的从滑道上逆行上去,有的在滑道上一个一个叠坐在一起不滑下去,有的幼儿用手抓住上面的护栏,身体躺在滑道上摆动,嘴里喊着救命!救命啊!脸上流露出颇为夸张的表情,护栏边围着几个幼儿正在有条不紊地救人,有的幼儿掉到水里去了,有的幼儿救上来了。教师看到那么多的幼儿挤在一起,走过去制止他们:小朋友,看看谁最听话,知道怎样滑滑梯才是对的。小朋友立即变乖了,停止了原来的活动,排着队有序地爬上爬下,安静了许多。教师放心地在一旁观看。可没过几分钟,有几个男孩子又开始了救人活动,有的被怪兽抓住大喊救命! 有的在滑梯上大喊:我是奥特曼,我来救你们。参与救人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游戏场上又热闹起来。
是制止他们,还是顺其自然。不制止?怕他们出事故。制止他们又于心不忍,幼儿玩得那么投入。游戏中的自主和规则是一对矛盾,如果过分强调规则,势必把孩子管得太死,孩子就失去了自主发展的机会,失去满足和快乐感;反过来,过分强调自主,没有规则的约束,游戏就会显得杂乱无序,毫无质量和意义。教师该如何处理游戏中幼儿自主性与规则意识之间的矛盾呢?
一、尊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
游戏是幼儿基于内在动机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过程,是幼儿的权利和需要,是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要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静下心来想一想,成人也喜欢来点刺激的游戏,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快速滑行车,新型运动中的攀岩、悬崖跳水、急流探险都是成人喜欢的惊险活动,一个险字本身就包含着不安全的因素,而冒险后的成功却往往能带给人巨大的满足感。 孩子在游戏中的动作一般来说具有非常规性。例如幼儿玩滑滑梯,除掉滑滑梯本身带给幼儿的感受外,幼儿还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情节,例如:奥特曼救人、过山车等。幼儿在充分地自主地表现,使游戏情节精彩,内容丰富,当然会令他们流连往返。因此,幼儿游戏时,教师要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能够让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
就算是小班的幼儿,也仍然会在游戏活动中反映他们日常生活的片段,扮演他们想象的角色。但教师总会担心幼儿不会玩,玩不好,不安全,希望幼儿按教师的意愿重复那些规矩的活动,结果是幼儿在游戏中失去了自主性,时间长了,会束缚幼儿的思维和手脚,表面上看上去听话乖巧,实际上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内容,表现,看看他们在游戏中做什么,怎么做的;倾听他们在游戏中谈论什么,怎么交流,对积极地部分给予肯定,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选择,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体验。
幼儿在游戏时的动作、语言、情节常常是比较随意的,甚至是盲目冲动的,特别是小班阶段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准则行事,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使得游戏进行时易发生冲突和过激行为,导致不良后果产生。例如:前面提到的游戏中,救人的孩子越来越多,集中在窄小的滑梯通道上,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如果一味让幼儿自主自由、随心所欲,完全忽略规则在幼儿活动中的教育功能,那么幼儿在游戏中根本就自主不起来,同伴间互相干扰,混乱无序,游戏不能顺利开展,自然没有自主性可言。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制定规则,让幼儿学习遵守规则,培养规则意识,在有序的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才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注重游戏的指导和评价,培养幼儿的自律性
在我们谈论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的时候,同时有这样一种误区,游戏既然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成人就不因该过多地干预,让幼儿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好了,只要幼儿高兴就行。事实上游戏就变成了放羊式的一种低水平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就无从体现,幼儿在游戏中变得盲目,没有规则,放任自流,忽略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前面提到的幼儿安全问题就变得突出了。因此,我们要谨慎地界定幼儿地游戏行为,评价幼儿地游戏过程。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观察幼儿当前或已有的经验和能力,需要教师在哪个方面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培养制定规则和执行规则的自觉性。规则是必要的,幼儿受年龄限制,控制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凭兴趣模仿或重复一些危险的行为和动作。特别是在活动激烈时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要让幼儿学习和掌握判断是非的标准,学习区分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和危险的,让幼儿学会自律。这样才能把外在的行为要求变成内在的行为需要。例如,玩竹竿游戏,孩子们很喜欢,能用竹竿玩出很多种好玩的玩法:抬轿子、双杠、骑竹马、跳竹竿让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危险的玩法:有的用竹竿相互对打,有的将竹竿乱扔。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教师必须立即制止,并让所有的孩子知道这样的玩法是不对的,是很不安全的。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哪些玩法是可行的,哪些玩法是不行的,制定出玩竹竿游戏的规则。这样,既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孩子制定规则的能力。当游戏规则制定好后,要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学会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通过评价使幼儿不断掌握规则。规则是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在游戏中要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养成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对违反者做到一视同仁,赏罚分明,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
规则无疑是必要的,但过于繁琐、生硬,就变成了套子,束缚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行为。活动前,有的教师会提一大堆的要求,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把那些文静、乖巧的孩子作为榜样。长期这样,幼儿会变得看教师的眼色行事,为了听教师的表扬而变得循规蹈矩,自主性得不到发展。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有明显违规行为的幼儿毕竟是少数,遇到不恰当行为出现时,教师不妨给他一个提示或疏导,既加强了针对性又避免了打击一大片。
幼儿在游戏的自主程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自主游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游戏过程的自主程度与规则要求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保护幼儿的创造火花
世界各国都已经意识到儿童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性,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抓,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所必须做的事情。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多是无意性的,不是经过苦思冥想得来的,往往是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游戏中幼儿的创造随处可见:滑梯当成了大海、积木当成了手枪、树枝当成了宝剑、椅子当成了火车,这些创造的火花,让原本简单的游戏变得精彩、生动起来。
教师所应该做的就是留给幼儿充足的思维空间和实践机会,及时捕捉他们的创造性的点滴火花,予以肯定,正确对待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突发奇想,并和他们一起游戏适当地给予帮助,从而使他们的游戏顺利地开展,创造性得到更大发挥。
但如若处理得不好,积木手枪会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小椅子火车不恰当的使用会变成安全隐患。让幼儿骑在椅子上把火车安全的开下去,还是为了某一个违规动作让游戏停下来?我认为教师不妨和幼儿商量一下,让幼儿明白行为的正确与错误的界限,找出对错,讨论怎样做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才能与同伴玩得更好更尽兴等。这样既保护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火花,又逐步学习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约束和克制自己的不恰当行为,获得积极的对人对事的态度与积极得当的行为方式。
教师是游戏的组织者、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教师是游戏问题的解决者、教师是游戏适当的引导者。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既丰富多彩有利于幼儿发展,又安全科学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寓教育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游戏虽说是幼儿自发的自然活动,但是它一旦进入教师的视野,就被引入幼儿的教育领域,它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活动,它会受到人们的教育价值观的规范,被区分为好的游戏’和不好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