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益智 » 如何开展幼儿建构游戏
扩展阅读
天成解说一个人的游戏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戏什么牌子显卡好 2021-03-16 21:51:00

如何开展幼儿建构游戏

发布时间: 2021-03-12 11:10:48

㈠ 如何拓展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内容

一、拓展材料
材料是幼儿进行建筑游戏的物质基础,教师可先在开学的家长会上做好动员工作,准备一个“百宝箱”并且告诉幼儿怎样变废为宝。经过教育以后,建议学生们可把一些用过的纸盒、鞋盒、糖果盒、牛奶盒、饼干盒、薯片的包装盒、饮料瓶、卫生纸的卷心筒、旧的塑料花等各种他们认为建构区里可以用的废旧材料带到幼儿园,教师经过统一的晾晒消毒后,放到建构游戏中,让幼儿给它们分好类。这样,建构游戏就有源源不断的材料进行补充,孩子们玩起来也可以更加尽兴。
除此之外,还可给幼儿园购置一些木制的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木块和长短不一的小木板,这些木块和木板都比较轻便,并且经过打磨,很适合用于幼儿园孩子的游戏,再加上原有的一些拼插类的积塑,孩子们的建构游戏材料就非常丰富了。这些材料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六类:1.包装盒类(纸盒、鞋盒、糖果盒、牛奶盒、饼干盒、薯片的包装盒);2.瓶罐类(矿泉水瓶、饮料瓶、化妆品瓶、易拉罐);3.泡沫塑料类;4.木块木板类;5.拼插类的积塑;6.辅助材料:主要是由教师或师生共同利用废旧材料加工的半成品,如:用各种泡沫垫做成的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房顶,用纸盒做成的创意砖块,砖块上画满了涂鸦作品,还有一些从家里带来的旧塑料花和用过的圣诞树等。

二、拓展指导方法
1.拓宽感知渠道。建构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反应,可以唤起幼儿的大胆想象调动其无意识心理活动,挖掘其内在创造潜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为媒介,经常让幼儿欣赏国外和国内有特色的建筑物、风景图片,并将这些图片贴在建构区的墙面上,作为环境布置,让孩子随时可以欣赏这些美丽的建筑物,可以拓宽幼儿的思维,给幼儿一定的启发,让孩子既增长了见识,又学习了本领。
2.注意指导的循序性。在每次投放材料之前,教师都可给予详细的指导:介绍材料的名称,和幼儿讨论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建立材料使用、归放的规则等。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初期的构造多无目的性,通常是先拼插、垒高、搭建等各种方式都尝试一遍以后再慢慢熟悉,在幼儿对新材料有一定构建经验的同时,教师可提取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
3.有效评价。游戏结束后的评价活动,可以反映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解决的方式,真实反映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组织孩子评选出最小声音奖、最乐于助人奖、最有创意奖、收拾材料最快奖等来激励幼儿,使他们获得快乐感、成功感和满足感。

三、拓展内容形式
在拓展建构游戏内容形式时,笔者将“教、学、玩”三位一体应用于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不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和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做到了游戏是教学的延伸。如:大班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家乡美名扬中有一个社会活动“一起来看白鹿洞书院,目的是让幼儿认识白鹿洞书院”。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材料搭建一个白鹿洞书院模型。学生们议论纷纷,讨论办法,他们有的负责搭建书院的大门,有的负责书院里刻着字的石碑,有的负责上课用的桌椅板凳,还有的负责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等。类似这种拓展还可以有很多,教师们可举一反三,细心发掘。
在指导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潜在的创造力是巨大的,因为他们在当代大众传播工具普及和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的条件下,使他们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创造素材,这是他们自己做的和自己想的基础。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准备物质材料和组织、引导幼儿进行游戏上,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

㈡ 如何指导幼儿开展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抄用各种结袭构材料和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又叫“建筑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它通过幼儿的意愿构思,动手造型,构造物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而生动地再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建筑劳动,建筑物以及各种物品。在这一动手活动中,即体现了幼儿对现实环境的单纯机械的模仿与再现,又体现了幼儿对客观生活的主观想象及积极的加工创造。

我们的建构游戏来源于建构区角活动,这是我们建构游戏的主要观念。幼儿自主的区角活动中,教师先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及按兴趣生成的搭建情况,然后有目的介入幼儿的游戏,引发幼儿对基
本搭建技能的探索与学习,形成单元式的建构游戏。幼儿在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游戏不断地深入,逐步发展到与同伴合作、商量并设计搭建图纸、添加辅助材料形成
主题式的建构。这就是我们开展建构幼儿的基本程序。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游戏场所地点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建构区域或活动室,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幼
儿在专门的建构游戏室开展。

㈢ 举例说明教师应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结构游戏

在结构游戏中教师技能指导的调控策略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和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又叫“建筑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它通过幼儿的意愿构思,动手造型,构造物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而生动地再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建筑劳动,建筑物以及各种物品。在这一动手活动中,即体现了幼儿对现实环境的单纯机械的模仿与再现,又体现了幼儿对客观生活的主观想象及积极的加工创造。
教师的指导是发挥结构游戏教育作用的关键。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在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各种要求、思想、能力、行为、认知水平等问题,都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帮助、正确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既要主动地为结构游戏的顺利开展创设条件,又要把握游戏中主体与主导的位置,同时还应顺合结构游戏本身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完善的需要。
一、创设思想和物质条件,保证结构游戏的顺利开展
结构游戏是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幼儿最先碰到的问题不外乎三个方面:建造什么?怎么建造?用什么建造?解决这三个问题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条件。而这三个方面又恰恰涉及了幼儿的认知能力、结构技能,以及结构工具。前二者是结构游戏开展的思想基础,后者是结构游戏必要的物质基础。因而,教师在准备游戏的开展、创设游戏的条件时,必须注意:
1、丰富幼儿的知识,加深幼儿对建筑物体的感性认知
这是开展结构游戏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幼儿只有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了较细致的了解,并形成丰富深刻的印象,才会产生去建造物体的愿望。
2、提供各种成品材料,充分利用多种自然材料
结构游戏作为一种建筑活动,当然是离不开建筑材料的,建筑材料是开展结构游戏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建造内容,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结构游戏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有由基本几何形体构成的大、中、小型的成套的积木;金属的、木制的、塑料制的各种可装拆的积塑、胶粒、插片、积铁等,以及各种颜色形状的串珠、插板、拼板等。这些定型的成品玩具为结构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幼儿园更应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多种原材料进行材料加工。玩具的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利用创造出来的玩具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活动,这就使游戏本身的意义和所产生的教育作用得到了高度的统一。这些未成型的材料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它既充实了游戏的内容,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废旧的塑料管、冰棍棒、火柴杆,经过卫生和色彩加工,幼儿能利用它奇思异想地拼凑出各种形象逼真的图形,如:蝴蝶、小花、房子、卡车、飞机、帆船等。教师提供大量的未成品材料,更能满足幼儿日益发展的智力和体力的要求。
此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或共同制造许多辅助材料,如各色小旗、纸花、小树枝、橡皮泥、彩纸、大小纸盒、水陆交通工具、动物园的小动物、小铲、小桶等。这些辅助材料的提供,丰富了游戏的内容,既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是突发奇想的需要,也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性。
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活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有了感性认识和建筑材料,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才能把这种认识通过材料表达出来,教给幼儿结构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必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掌握基本的铺平、延长、围合、加高、加宽、盖顶等方法构成造型简单的建筑,再要求幼儿逐步掌握用积木砌出不同造型的围墙,开外形不一的门窗等技能,直至学会用不同的积木和多种方法来表现建筑物及物体的基本部分和外形特征。
二、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构造建筑活动中,幼儿确定建筑对象,掌握建筑特征,选用建筑材料,运用建筑技巧,构造建筑物体,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应首先明确自己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所处的主导地位。每次游戏前,教师应对整个活动的发展有个周密的安排和细致的预计,避免放任自流。但避免游戏的放任自流,并不是说要教师喧宾夺主、包办代替,教师更应认识到,一切的指导工作都是围绕幼儿进行的,教师对游戏的指导,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入游戏,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三、既把结构游戏作为独立的游戏,又与各科教学和各类游戏相互联系,互相渗透
游戏法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和幼儿的学习、劳动等活动不是绝对独立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相辅相成的教育手段”。这是结构游戏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它进一步完善的保证。在幼儿园,结构游戏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出现的,但结构游戏的开展又同时是渗透在其它各类游戏和各科教学活动中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结构游戏活动时,应注意两个联系。
第一、同各科教学的联系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应通过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游戏活动之一的结构游戏也应密切配合语言、常识、美术等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第二、同其它各类游戏的联系
建筑游戏的游戏性不仅体现在建筑过程中,即运用游戏材料构筑想象中的生活建筑物,而且也体现在利用建筑成果进行游戏,继续想象地反映显示生活。这就使得游戏同其它各类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在创造性游戏中,建筑游戏同角色游戏的关系最密切。角色游戏常常为了创造角色的游戏环境,如“娃娃家”、“公共汽车”、“幼儿园”等,先要进行建筑,布置场景;而建筑游戏在建成某一物体或场景后,也常常加入角色和情节,发展成为角色游戏。这个转化和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游戏的完整性。
总之,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建筑构造,在利用建筑成果进行其它游戏,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建筑兴趣,而且促进了孩子的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发展了游戏,使孩子在身心各方面得到满足。

㈣ 如何做好幼儿园趣味建构游戏教学

一、 建构区的特点及教育作用

在建构区中幼儿利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如积木、插塑玩具、沙土、金属部件、废旧材料等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将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意愿进行构思、构造来表现一定的事物的形态,如建楼房、架桥、铺路、拼搭动物园等。也就是说建构区中的游戏是通过幼儿的想象,创造性的反映周围的生活,通过建构和构造各种建筑物或物体来反映他们对周围生活的印象的。

(一) 建构区活动的基本特点

1. 建构区中有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幼儿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会在建构区中表现出不同的游戏水平。小班幼儿一开始往往是对单一结构材料的摆弄,对材料进行各方面的认识,然后是对多个结构材料的堆放、摆列,最后才能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在建构区游戏中能较好的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水平,增强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功能的认识水平、空间认知水平。

2. 建构区活动是以建构与构造为基本活动的及物活动

首先,游戏必须有物质对象。没有建筑结构材料也就没有建构区的结构游戏,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其次,建构、构造是该区的基本活动,也就是造型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必须通过直接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建构和构造活动来反映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也正是这种亲手操作的造型活动可以是幼儿的活动要求的到满足,给幼儿带来愉快。

(二)建构区活动的教育作用

建构区的而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动手动脑、创造性的、自由的再现物质的形象的过程。它既提供了发展感知动作技能的机会,有培养了手眼协调和手脑并用的能力,也是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表现。幼儿在对结构材料的直接操作中,不仅获得了关于结构材料性质、大小、颜色的知识,而且获得了一些空间方位概念和数学概念,可以说建构区的活动室发展幼儿智力和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
其次,建构区的游戏又是幼儿的一种艺术造型活动。幼儿再现周围事物是,在颜色,形状,各部分比例中都体现了对称、协调和美观的要求,这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最后,一个成功的作品,需要幼儿有较强的目的性,并勇于克服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善于和同伴互相配合、协作。因此,通过建构区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目的性、坚持性和与同伴祥和合作以及与他人分享的品德。

㈤ 如何对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指导

结构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发展幼儿想象力、审美能力、体力、情商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摆弄积木块、构建造型时,既体现了一个认知构造的过程,又反映了幼儿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再现。在游戏时,他们首先要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质,学习空间关系,有时需要看图模仿构建时还要学会认识数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再需要灵活地运用小手进行操作,促进了幼儿感觉、知觉、想象力、思维的发展。
2、促进情感智力的发展。在做主题系列的建构时,幼儿通过建设家乡的游戏,培养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感情。此外,一次次的耐心摆放,一次次的拼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了认真负责、坚持耐心、克服困难、互相协作、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3、促进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空间想象、空间构建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幼儿构建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 表演游戏是指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再现文化作品中的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它是儿童加工了的文艺作品的情景表演。
1、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表演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表演前,幼儿必需地读或者通过老师的讲述理解故事的情节;表演中,幼儿必须经过理解和记忆,用熟悉的语言把故事表现出来,有时候还加上自己富有新意的、情调的语言、神情,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角色游戏进行的过程,是幼儿进行想象的过程。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假的,他们所用的道具也是假的,要把表演进行下去,就必须建立在他们对各种道具、事物的想象上才能进行的。此外,表演中幼儿讲话、动作、故事情节的增减或者用熟悉的词替换不熟悉的词需要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使表演更生动、活泼。
3、促进幼儿情商的发展。表演游戏是一个集体的游戏活动,在共同完成表演的过程中幼儿要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友爱相处、礼貌谦让、团结合作等能力。如,在分配角色时,他们要懂得如何协商;在表演时,他们要懂得如何合作。此外,可促进幼儿克服羞怯、胆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4、促进幼儿道德的发展。一般说来,幼儿故事中的正面形象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他们会学习自己喜欢的、崇拜的人物,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人物的特征和个性。所以,这对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健康人格有着一定积极作用。

㈥ 结合《指南》等理论知识,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幼儿户外建构游戏的

1.依据建构游戏价值,明确指导内容
幼儿园的建构活动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自制、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型式或结构的活动。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活动。建构活动明显的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
建构材料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均可拿来使用。幼儿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它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能促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重要性。
从建构活动教育价值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材料的运用、建构形式、主题目的性、情绪专注力、社会性水平、创造表现力、游戏常规这些内容均可作为教师指导建构游戏的内容。
2.分析年龄特点,获得指导依据
皮亚杰认为,既然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具有规律性,教育就必须按其规律来组织。他指出"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考虑到每个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而作为教师,其主要的问题只是去发现符合于每个阶段有些什么知识,然后用有关年龄段的心理结构所能吸收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幼儿。同样教师只有掌握了幼儿建构活动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建构游戏的水平与特点,才能以此为据来确定适宜的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年龄差别,在建构活动中各年龄班幼儿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又有所不同。小班主要是为幼儿提供简单、鲜艳、易拼插的中大型建构材料,能够认识材料,叫出名称,并认识建造材料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学会延长、铺平、盖顶、拼插、围合、垒高,能有兴趣的地运用它们建造物体;中班为幼儿提供中小型建构材料,幼儿应会选择和利用建构材料,运用组合、拼插、排序、对称等结构技能及平衡、配色等结构知识进行建构,能和同伴一起共同建造某一主题;大班幼儿要学会能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筑物并和同伴合作建造,所建造的物体结构更加复杂、精细、匀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在主体建构活动中,对环境有一定的布局能力,能参与同伴间的商量、分工与组合的合作过程。
3.把握游戏环节,寻求指导方法
(1)活动前---丰富经验 创设环境
生活经验是建构活动的基础
幼儿建构内容是在认知基础上对周围环境、物体的再现和创造,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有较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是开展建构游戏的基础。生活经验是幼儿建构游戏的基础,当建构游戏的主题确定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玩得起来。
因此,教师可依据班级搭建目标和主题通过参观、欣赏、收集资料等各种形式加深幼儿对搭建内容的了解。例如,大班幼儿提出搭建"航空科技馆"的主题,教师在征求幼儿和家长的意见后,可组织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航空科技馆"。活动前提前布置任务,一起上网查找有关航空类的知识。参观活动使幼儿获得了对航空科技馆的直观印象,在随后的搭建活动中,幼儿不仅能自己动手再现几个主要建筑的外形特征,还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布局几个场馆的位置、拼插各种飞机。家庭生活、旅游度假、网络传媒等多种形式都能够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物体形象的知识经验,经验积累越深厚,幼儿搭建的内容越丰富。
环境材料是支撑游戏开展的条件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建构区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体现目的性、丰富性、可塑性、层次性。
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对班级幼儿近期和远期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以中班幼儿的阶段游戏目标为主要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配备、投放各种建构材料,使材料与游戏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匹配,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当下的发展需要。结合主题《轮子滚滚》教师可以在建构区投放许多交通安全标志,供幼儿在搭建公路、桥梁时使用,同时也为幼儿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做铺垫。幼儿在一系列认知活动中,对交通标志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搭建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与同伴交流合作,在游戏过程中能正确掌握摆放简单的交通标识。教师选择、投放建构材料紧紧需要跟随幼儿活动的开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断地充实和更换材料,充分考虑材料的目的性、丰富性、层次性和有效性,使材料不断满足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
(2)游戏中的指导-观察 合作 支持引领
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教师在游戏中以引导者的身份介入,更多体现的是教师的隐性指导。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成人参与幼儿的游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支持幼儿游戏;密切师幼情感;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对游戏适当的指导可以保证儿童从他们自己当前的经验中学习和获得知识技能。教师通过参与和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来建构的游戏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干预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扩展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活动内容。
细致观察,捕捉介入有效时机
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教师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指导行动以扩展幼儿的经验和思维。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袋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动,然后分析:是否干预?采用什么方式干预?例如,在小班后期搭建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小汽车,启发幼儿搭建公路和立交桥。一段时间里,教师发现幼儿搭立交桥不是直接用立柱上搭长条积木延长的方法,而是先连成一条公路然后上面再摆立柱,立柱之上在搭长条积木连接。在教师以往的带班经验中还没有过这样搭建的情况。为什么孩子会这么玩呢?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与幼儿交谈了解到,前期搭房子的过程中打地基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感性经验,所以出于使立交桥更稳固的考量,孩子们也想到了先在下面摆好一长排再立桥墩。找到原因后,教师首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肯定他们这样的建构作品。同时带他们去参观中班哥哥姐姐的搭建作品,还收集了许多立交桥各种角度的图片投放在环境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感官经验。两天后班里的立交桥有了新变化,没有地基也很稳固,桥墩不但有积木还有替代的材料,立交桥之间有了连接和简单的穿插。游戏的逐步深入和幼儿搭建技能的逐步提高是在教师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准确判断和巧妙提供帮助得以实现的。
共同游戏,支持获得成功体验
马卡连柯曾这样谈到过: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限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而不能成为一种儿童的力量。我必须和儿童们一起游戏。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参与到游戏中去,机智地引导游戏进程和协调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小班幼儿在玩"给小动物盖房子"游戏时,教师引导他们思考房子是什么样?房子里住谁?门要留在哪儿?小班幼儿搭建水平低,经验少。但喜欢模仿、喜欢和教师共同游戏。教师就与孩子一起游戏,你建一个,我盖一个。只要是孩子们想得到的,说出来的,教师都让他们尝试着搭建出来,尽管有的四不像,但只要是幼儿做出来的,教师都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搭建,在过程中尝试搭高、围拢、盖顶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激情。做幼儿的游戏伙伴、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效的启动和谐的师幼互动行为。
例如:大班幼儿诺诺搭好小学教学楼后,提出搭建操场,看看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忙,她便邀请老师和她一起来搭,并分配了任务,自己搭操场、老师搭篮球架。在游戏中,教师充当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挥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教师不是告诉幼儿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作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在搭建的过程中师幼不断的沟通交换意见,规划场地位置,分享材料的使用心得,并在共同的努力下合作完成了搭建内容,幼儿收获了成功,教师也体验了游戏的乐趣。
围绕问题,不断探索大胆创新
关注"问题"是游戏指导的根本。此外,设置"问题情景"更是指导游戏深入发展的助推器。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搭建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发现"问题"。例如:幼儿搭的楼房又漂亮又高,可是人怎么上去呢?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搭建楼梯,并注意节约空间。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还"创造"出了电梯。
教师通过发问,引起幼儿对某一重点或难点的思考,通过师幼共同讨论与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推动幼儿游戏的成功。大班建构主题"嗖!飞上天"的活动开展中,太空站的构建是个难点。在设计上,太空站没有常见建筑的规律可循,利用现有的积木材料也不好表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首先组织全班幼儿讨论"太空站"要怎么建?孩子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动手尝试。随后,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建构。在没有可利用的积木材料的情况下,教师启发幼儿选择纸杯、纸板、纸盒、易拉罐等材料拼搭。为了对"太空站"这一建筑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还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尝试其它的材料来制作。作品以图片的形式投放到建构区中,幼儿在进行建构时有了很好的借鉴。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情景,灵活运用平行指导法、经验分享等策略,提升和扩展幼儿的经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游戏后----交流经验 分享快乐
在游戏中,老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而游戏后的评价更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积极开展游戏评价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每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参与游戏的体验不同、经验不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开展游戏评价可以成为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分享快乐的过程。
建构游戏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保留的作品实物,条件有限也可以由教师将幼儿的作品照下来。评价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小组的形式,内容可围绕搭建的主题、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等。中大班的幼儿在评价的时候要让他们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教师也可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小班幼儿的评价需要借助幼儿的搭建作品,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的评价能够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搭建经验,激励幼儿大胆创新,使幼儿获得成功感。
总之,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要结合游戏的特点,更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展。教师的指导要结合游戏情境和主题,更要适合不同幼儿的特点。有效的指导策略一方面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教师对于教学方法、技能灵活掌握的情况,体现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寻求方法,给予孩子更大更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大胆想象、操作、嬉戏,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㈦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建构游戏培养交往合作能力

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具有较强的与人合作能力,然而现在的幼儿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受家人百般溺爱,造成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立的个性,这些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明显表现出了无法与他人融洽合作的行为。在游戏中,孩子经常为了争夺一个玩具而产生矛盾,.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涅尔 戈尔曼研究表明:“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卡耐基也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所学的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与他人交际能力却占85%。”所谓情商就是与别人进行情感交流的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因此在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及时有效的培养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这不仅使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有待于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幼儿园实践中,我曾对幼儿园中一个班的十名幼儿的合作交往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有3名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不愿意将自己的玩具与他人分享,有两名幼儿在与其他幼儿交往时会发生攻击性行为,其中男生的攻击性行为要比女生发生的频率高些,可以达到每天2-3次。剩下的5名幼儿往往喜欢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一块玩耍,可见有50%的幼儿无法与他人和谐交往。
新《纲要》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其中包括社会、健康、科学、语言、艺术,我们可以通过这五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一、 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
所谓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为核心目标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幼儿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活泼的心理需要,同时也学会了与同伴之间的和谐交往与合作。
交往是建立个人与社会联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儿童在一岁之前就能够对微笑别人表示友好,看到别人摔倒受伤时会表示关心和同情,以后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同情,分享和助人等利他行为,轻轻拍拍哭泣的同伴,把自己的食物或玩具拿给别人,帮助妈妈做点简单的事情等。但一岁左右的儿童也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两岁左右表现出一些明显地冲突,如抢夺玩具、推咬恶人、乱扔东西等。由此可见,幼儿具有强烈的与生俱来的交往的愿望,我们会发现许多儿童在交往中虽然表现出不恰当的交往行为。但这往往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知道如何去交往合作。
(一) 引导幼儿学会移情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况的识别和接受。在交往中,要引导幼儿换位思考
,觉察他人的情感,感受他人的需要,而且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心生于他人相同的心理感受,这样可以促进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如对待爱欺负别人的幼儿,可让他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扮演弱者的形象,体验被人欺负的感觉,逐步改变攻击性行为。
(二) 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
在幼儿园中,我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了新玩具,孩子紧紧拿在手中朋友,不让别的小朋友碰一下,一旦小朋友靠近,他就会大声哭泣,这就是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小朋友们看一下好不好?”为了让幼儿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我们应该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物品,教会幼儿当集体使用玩具是要与同伴共同分享,不独自占有;当轮流使用大型器具或玩具时,能耐心的等待,这些交往技能幼儿难以靠模仿掌握,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练习。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健康教育活动途径来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
1、 在幼儿体育游戏中引导幼儿合作
幼儿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作重要的内容。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同伴之间交往合作,如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老鹰只能一个人演,这就面临着角色分配的问题,幼儿可能会因为小鸡和老鹰这两个角色而产生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出面引导:“你们都想要扮演老鹰,那小鸡谁来演呀?”
一些传统的民间游戏如“炒黄豆”“丢手绢”“拉大锯”等,这些游戏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孩孩子们双人式、多人式一起玩,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某些活动光靠个人的能力是不够的,让孩子感受集体合作的力量,促进了更有效果孩子之间的交往合作。
2、 在晨间活动中引导幼儿交往合作
每天早晨,孩子们来到幼儿园都会有一个宽松的晨间活动时间,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借助一定的大型机械玩具让幼儿玩耍,幼儿往往是各玩各的忽略了与其他人之间的交往。所以我们要在晨间活动中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幼儿有合作的机会,不如在玩积木的时候,幼儿有时会为一块积木而互相争夺,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这时候,教师就要鼓励幼儿合作“你们俩合作着、商量着搭好吗?”
在做早操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幼儿两人一组、三人一组手

㈧ 如何指导大班幼儿的主题建构游戏

一、在建构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建构活动不同于集体教育,它给了幼儿更多的主动性,主要是通过幼儿的亲身操作获得经验。如果幼儿在活动前没有良好的任务意识,他们在活动中就往往不能善始善终。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呢?我觉得,老师应该做好两个方面:一方面,帮助幼儿明确主题的目的性,有的幼儿在建构活动时往往对主题的目的性不明确,他们常常不假思索地就开始搭建,不能很好地约束和控制自己。因此,在活动前,老师要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知道在这个活动中需要搭些什么,哪些物体可以组合搭建在一起,围绕建构主题,教师指导幼儿按照目的去建构。如大班的王星星、宋佳等一些幼儿,别人都在按照组确定的活动内容——我们喜欢的地方,认真地建构,只见他们一些呢,手里拿者几个小积木,东走走,西瞧瞧,不知道搭什么。看到这里,我连忙把他们召集到身边,“谁来说一说,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有什么?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塔起来,好吗?”这样,能使他们对今天的建构活动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也使他们及时地参与到建构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任务。大多数幼儿对建构活动都感兴趣,每次玩都兴致极高,但也有个别幼儿对其活动显得不太积极,这时,老师地引导和鼓励能使他们产生兴趣。如大班的胡婷小朋友,胆小、孤僻、遇事害怕、且自信心较差,语言能力也较差,平时在班级里总是没有声音,也很少能够自己主动地参加活动。于是,每次活动时,我总是先到他们组去,了解她有没有分配到任务进入建构活动中,当看到她还站在同伴旁边,我就及时地对她周围的成员说:“我们欢迎胡婷来和大家一起搭好吗?上次看见她搭的ⅹⅹ漂亮极了,我们还给她奖了“小红花”呢?”这样,逐步建立她的自信心,积极引导和鼓励她参加建构,经过几次以后,她也能和其他幼儿一样顺利地完成任务了。 二、在建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进入大班以后,幼儿除了能够单独建构建筑物的主要特征及细节部分。按课程总目标要求,大班幼儿还需掌握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建构任务的要求。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建构中喜欢自管自玩,而且把自己需要的材料抢一大堆,完全不顾大家,并且不管有些建筑内容需大家共同完成的。这种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开学初,我就多选择一些合作建构方面的内容。如《美丽的街镇》、《动物园》、《首都北京天安门》、《亚运村》等等。初玩《美丽的街镇》时,幼儿的个性因素还很大,他们在马路两旁搭建的建筑物参差不齐,所搭建筑物的门方向也不一致,有的朝马路开,有的背朝马路开,有的朝左开,有的朝右开等等。马路两边除了房子还是房子,没有花草树木、路灯等等其它建筑,看上去虽然很壮观,但总体造型显得不协调,给人一种不和谐的感觉。这时,老师的重点指导就可以引导幼儿根据以往参观街镇的经验讨论。街上房子的门是朝哪开的?街上除了房子,还有哪些东西?我们大家应该怎样合作把我们的街建筑得漂亮?幼儿通过自己讨论,对分工合作的意识就有了,接下来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合作搭建,一幅美丽的街镇图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而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目标。经过几次合作,幼儿如今不需老师在旁提醒,已能自愿地同他人合作着完成作品了。 三、在建构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建构活动始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自我激励精神,特别是幼儿在搭建架空物体时教师要支持幼儿的冒险精神,切不可因幼儿建构物体的失败就放弃,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恒心,培养幼儿不怕失败,勇于胜利的精神,促使幼儿乐于创造。如在建构“恐龙馆”的活动中,由于幼儿对恐龙的外形缺乏了解,有的也只是 在电视中稍许见识过。第一次活动,幼儿只是选择一种大积木,简易地构造物体,到活动结束时,还只是一半幼儿能搭出单调的恐龙形象。幼儿活动的兴趣比以往要低。这时,老师指导的重点就注意引导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建构同一物体,还可以建议幼儿课外收集这一方面的材料,从连环画上找及请父母星期天带自己去恐龙馆参观等等。由于通过幼儿自己的一番努力,第二次活动一开始,幼儿就忙得不亦乐乎,活动气氛也比上一次活跃,各种形象的恐龙建筑栩栩如生,有站着的,有躺着的,还有几个恐龙围拢在一起的等等。并且知道恐龙的许多名字,有背上长着一个个象剑一样叫剑龙的,有身体两侧长着翅膀的叫翼龙的,有庞然大物的雷龙等等。而且这次使用的建筑材料也各不相同。让人感到自己好象已身在“恐龙”世界里了。 四、建构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评价的能力。 活动结束后,正确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积极的评价是对幼儿活动的认可,也是对今后活动的愿望。幼儿活动的评价,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今后的活动提高信心,加深对活动的兴趣。 建构评价活动,在幼儿园小班是老师对作品的评价,中班师生共同评价,而到大班,就需幼儿自己来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刚开始,幼儿自己评价作品,他们常常只知道说出自己的优点,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往往找不出;相反评价别人时又往往能够找出许多问题,,而优点则说得少。为了让幼儿学会对他人作品的正确评价,我在幼儿搭“恐龙馆”的时候,自己也有意识地搭了一个“恐龙”,选用了许多颜色积木。在评价时,我把自己的和小朋友的作品放在一起,先请幼儿来自由讨论:“老师的恐龙有哪些优缺点?小朋友的恐龙有哪些优缺点?”由于老师的作品参与活动,幼儿讨论地相当热烈,有的说:“老师的恐龙颜色漂亮。”有的说:“张欢的恐龙形态搭得好。“随即我就引导他们:“为什么说老师的恐龙漂亮?张欢的的恐龙形状好呢?”一幼儿说:“因为老师恐龙是彩色的 ,张欢能把三角形的积木做恐龙的背”这时一特聪明的幼儿说:“要是能把老师和张欢的恐龙合在一起,那就更好看了”。是啊,接下来我就和张欢一起重新按幼儿的意见搭了一个新恐龙,得到了全班幼儿的一致叫好。通过师生实际操作、评价,让幼儿明白了在任何活动中都应吸取别人的长处,只有这样,自己的作品才会越来越漂亮。在今后的每次搭建中,我就在“评价”这一环节中有意引导幼儿从两两评价开始,再发展到组内评价,最后就形成“全班“评价了,并注意让全体幼儿都有说话评价的机会。通过半学期地练习,现在,幼儿的评价能力越来越强了。

㈨ 结合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幼儿户外建构游戏的

我是这么理解的,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满意我是这么理解的,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