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优化的情景中如何培养儿童审美观察能力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基于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意义认识
幼儿美术教育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觉幼儿的创造潜能,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儿童艺术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的目的:“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通过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纲要的艺术目标体现了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在艺术活动中的重要性。
审美经验的建立,离不开审美活动。它涉及了注意、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数。孔起英指出“在审美活动中应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等各种心理能力对美术作品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知。”因而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审美感知是第一步。审美感知是客体的审美属性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人脑对客体各个部分的整体心理反映。它是审美活动的开端和基础。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发现美、创造美的基础和开端。
屠美如在《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中这样解释审美感知:“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具有增强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审美器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激活幼儿对生命特有形式的感受能力。”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事和物,把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相结合,促进幼儿对艺术的敏感度,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良好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审美感知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知认经验,并能有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当前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现状的反思
当前学前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存在着重视幼儿的审美创造,对审美感知的认识不清晰或不重视。普遍存在着感知形式单一,感知手段单一,感知方法单一的现象。
感知形式单一:审美感知活动的组织往往局限于学校、局限于教室内的美术教学中。殊不知,大千世界,自然万物都是美的源泉。
感知手段单一:审美感知活动局限于美术教学活动,将审美感知等同于单一的美术活动。其实在幼儿园的各领域的都可以看到美的影子,语言领域中语言美、音乐活动中的音乐韵律美等等。
感知对象单一: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只是单纯的对教师范画的感知,局限于对教师提供的绘画技能理解和掌握,感知的对象单一。其实艺术的表现手法是无穷,只有博才众长,才有独具特色。
3、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基本设想
(1)拓展审美感知的形式:幼儿从单一的室内感知到广阔户外感受。贯彻“美来自于生活”的理念,将幼儿的审美感知与幼儿自身的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进行有规律有计划的欣赏,让幼儿充分感知真实的事物特性,丰富幼儿的认知表象,发现美、积累美感经验。
(2)拓展审美感知的手段:整合各领域的教育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认知感受,帮助幼儿理解、感知、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促进幼儿的审美创造。
(3)拓展审美感知的方法:以丰富幼儿的艺术视野为目的,丰富幼儿对美术大师的作品、同龄儿童优秀作品、现代的绘画艺术、摄影艺术等作品的审美感知,学习借鉴积累艺术表现经验。
本项研究尝试通过多种形式的审美感知,提高幼儿的美术兴趣、审美创造能力的同时,注重美术的教育功能。通过审美感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审美情趣、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㈡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是美育的一部分,目的在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和品德。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从培养幼儿较为敏锐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激发幼儿丰富的音乐审美情感、发展幼儿初步的审美创造力三方面入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快乐进程中进行学习和获得音乐感知力的发展。以音乐审美为中心,让幼儿学会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
幼儿音乐审美能力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活动则是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一的重要内容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即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通过走进欣赏,积累经;创新活动,彰显个性;挖掘材料,激发想象等多元化的策略,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审美能力发展,开启幼儿那颗爱美、求美的心灵。
一、培养幼儿审美欣赏能力,让幼儿拥有一对“音乐家的耳朵”
1.音乐欣赏促进幼儿感受和理解能力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欣赏则是一种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审美活动,帮助幼儿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印象和音乐知识,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
教师首先应选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选择富有审美趣味和意境的音乐素材,还要充分挖掘并呈现音乐作品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给幼儿相应的自由想象空间,又能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如《小猫圆舞曲》是一首轻快活泼、充满热情的圆舞曲,深受幼儿喜爱的欣赏曲,它通过节奏、高音、速度、力度、风格截然不同的四个乐段,依次描述了小猫兴奋得意地在琴键上来回走动——小猫经过一阵愉快的跑跳有些疲劳,跑跳的速度减下来——小猫经过一番休息又兴奋的走动起来——小猫变成了一个很有经验的钢琴演奏家,正在胸有成竹的为大家演奏一段深刻、宽广、雄壮的乐曲。从幼儿兴趣点入手,体会“小猫”的心态和状态,易于幼儿领会和接受,让幼儿在充分的理解、掌握乐曲的结构和情绪后,感受音乐、生活的美。要让幼儿对构成音乐美的要素充分的感受,感受作品中的节奏、力度、速度、旋律、音色、曲式、情绪等,需要经过长期的听觉训练和有计划、有目的欣赏活动。
2.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一,引导观察,启发想象。在欣赏音乐教学活动中,为避免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呆听,教师利用多种符号(既图画与音乐、语言与音乐、动作与音乐、)体系间的相互解释的能力,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直接将幼儿带入音乐作品中去。如欣赏《熊和石头人》《小猪摘瓜》时,先引导幼儿听乐曲的旋律,感受音乐性质,教师要紧抓住对比特点,用形象、直观、生动的方法加以启发,反复对比,让幼儿有意识地辨别节奏、速度、快慢变化,获得对音乐的美的感受和理解,在幼儿懂得初步的音乐美和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讲述,体会乐曲或歌曲的感情和意境,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接触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幼儿的视听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为今后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音乐和提高音乐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创设感受环境,提高感受力。《指南》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可见,为幼儿创设音乐氛围对促进发展幼儿对乐感受力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根据不同的活动项目,选择相应的音乐。幼儿午睡时,一首抒情、节奏慢的音乐,能营造安静的气氛,使幼儿尽快地入睡。时间一长,幼儿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美、生活美,大大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力,让幼儿的心灵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如在欣赏《小兔和老狼》这首音乐时,幼儿借助故事,理解了音乐内容之后,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充分涌动作去表现音乐中的不同形象、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接着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老狼”,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做动作,在表现小兔的音乐时,孩子们作出单独跳、结伴跳、向前跳、侧着跳等各种不同的动作;在表现大灰狼时更是姿态万千,有的摆动着狼尾巴摇摇摆摆的走,有的踮起脚尖走……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使幼儿产生了灵敏,音乐和节奏速度也通过幼儿动作反映出来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这是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无疑会给幼儿带来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满足。根据幼儿这一特点,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如音乐游戏《小雨和小花》,乐曲分ABA三个乐段。A段表现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小草和柳枝,吹醒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吹醒了大地上的万物。B段表现了春雨滋润着小花,小花尽情地喝水,慢慢地长高了,与小雨点快乐地游戏。A段表现雨停了,小花开得更美丽、更鲜艳了。游戏中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用优美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含义。
此外,还要想方设法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音乐情景,提供表现机会。如开设音乐活动区,提供录音机、磁带、小乐器、头饰、道具等,让幼儿主动参与,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运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活动,在自编、自演、自评中,幼儿的审美表现得到了提高。
三、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让幼儿的思维飞跃起来
音乐活动以其固有的特点而最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在音乐教育中,我启发引导幼儿进行一系列创作和即兴创作活动。例如:
1.看图编儿歌。教师出一幅“青蛙”图画,让幼儿看图讨论创作,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兴趣很浓,我在小朋友的创编基础上,进行归纳编成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白白肚皮大嘴巴。捉害虫、本领大,小朋友们都爱它。”
2.引导幼儿为创编好的儿歌谱曲,然后由我唱给幼儿听。因为这是幼儿自己编的歌词和乐曲,它们学唱起来兴趣特别高,甚至边唱边跳。
3.创编动作。幼儿学会唱《小青蛙》这首歌后,启发它们想象青蛙捉害虫的情节,创编青蛙捉害虫的动作,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有的编出向前跳捉害虫的动作,还有的编出吐舌捉害虫的动作。
4.创编节奏。幼儿学会唱《小青蛙》后,积极引导幼儿创编体态节奏动作,如前半句唱,后半句做节奏动作;或者前半句做节奏动作,后半句唱,同时在教师的启发,自己创编出多种多样的节奏动作等等。每个幼儿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创新意识,允许幼儿根据不同的理解创编不同的动作,产生不同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愉快宽松的教育环境,尽量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必要的道具和场所,让幼儿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中进行创造活动。如创编动作、诗歌、故事等,同时对幼儿的创新欲望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样不但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自我意愿得以实现,帮助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㈢ 如何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1情景导入,提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融合度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情景导入来提升幼儿中区域活动中的融合度,以此来不断地保证幼儿积极性的发挥。对于区域活动而言,其本质是对于具体生活场景的重复和再现,这些游戏化的生活场景与幼儿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如果在进行区域活动教学设计的时候,能够通过以幼儿平时所熟悉的情境来进行导入,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熟悉感,从而促使他们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融入到游戏场景之中去。这个过程是不断提升幼儿感悟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然路径,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效率。
2以人为本,赋予幼儿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地发挥幼儿的人本优势,赋予他们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从而来最大化地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比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老师必须要从幼儿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用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来对之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思考,这样可以提升幼儿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和掌握能力。比如,以“美丽的乡村”为例,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来对“想象中乡村是什么样子”进行讨论,并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操作并“搭建”自己想象中的乡村,这个过程可以从根本上来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思考空间,不仅仅让教学活动变革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也在根本上促进了教学改革的顺利实现。
3注重引导,提升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意义
幼儿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地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幼儿区域活动产生较好的效能,就必须要有效的开对之进行引导,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在具体区域活动教学实践中,作为老师必须要顺着幼儿的思维来进行思考问题,从而能够把握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提升教师对其的分析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必须要对孩子的兴趣点、材料选择、场景设计等多方面的要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辩证思考,从而能够找到与幼儿接受能力相适应的培养方式,进而来有效的促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只有这样,幼儿和教师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的教学关系,不断地保证幼儿积极性的发挥,以此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高效性,真正为孩子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4媒体教学,实现多种媒介手段的综合运用
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传统教学方式朝着现代媒体教学方式的转型,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方式的革新,同时也在根本上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幼儿尚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他们的思想、心理、行为等都尚且还不够成熟,因此 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渗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幼儿的接受度,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在进行区域活动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照片、图画等方式来进行呈现,让幼儿能够亲身的参与媒体教学中去,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场景,以此来从根本上保证媒介手段和区域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样能够大大调动幼儿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最大化地切入区域活动的核心,实现自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以此来有效的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效果的延伸,这样能够最大化地来彰显区域活动的教学价值,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和进步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
㈣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是美育的一部分,目的在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和品德。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从培养幼儿较为敏锐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激发幼儿丰富的音乐审美情感、发展幼儿初步的审美创造力三方面入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快乐进程中进行学习和获得音乐感知力的发展。以音乐审美为中心,让幼儿学会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
幼儿音乐审美能力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活动则是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一的重要内容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即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通过走进欣赏,积累经;创新活动,彰显个性;挖掘材料,激发想象等多元化的策略,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审美能力发展,开启幼儿那颗爱美、求美的心灵。
一、培养幼儿审美欣赏能力,让幼儿拥有一对“音乐家的耳朵”
1.音乐欣赏促进幼儿感受和理解能力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欣赏则是一种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审美活动,帮助幼儿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印象和音乐知识,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
教师首先应选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选择富有审美趣味和意境的音乐素材,还要充分挖掘并呈现音乐作品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给幼儿相应的自由想象空间,又能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如《小猫圆舞曲》是一首轻快活泼、充满热情的圆舞曲,深受幼儿喜爱的欣赏曲,它通过节奏、高音、速度、力度、风格截然不同的四个乐段,依次描述了小猫兴奋得意地在琴键上来回走动——小猫经过一阵愉快的跑跳有些疲劳,跑跳的速度减下来——小猫经过一番休息又兴奋的走动起来——小猫变成了一个很有经验的钢琴演奏家,正在胸有成竹的为大家演奏一段深刻、宽广、雄壮的乐曲。从幼儿兴趣点入手,体会“小猫”的心态和状态,易于幼儿领会和接受,让幼儿在充分的理解、掌握乐曲的结构和情绪后,感受音乐、生活的美。要让幼儿对构成音乐美的要素充分的感受,感受作品中的节奏、力度、速度、旋律、音色、曲式、情绪等,需要经过长期的听觉训练和有计划、有目的欣赏活动。
2.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一,引导观察,启发想象。在欣赏音乐教学活动中,为避免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呆听,教师利用多种符号(既图画与音乐、语言与音乐、动作与音乐、)体系间的相互解释的能力,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直接将幼儿带入音乐作品中去。如欣赏《熊和石头人》《小猪摘瓜》时,先引导幼儿听乐曲的旋律,感受音乐性质,教师要紧抓住对比特点,用形象、直观、生动的方法加以启发,反复对比,让幼儿有意识地辨别节奏、速度、快慢变化,获得对音乐的美的感受和理解,在幼儿懂得初步的音乐美和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讲述,体会乐曲或歌曲的感情和意境,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接触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幼儿的视听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为今后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音乐和提高音乐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创设感受环境,提高感受力。《指南》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可见,为幼儿创设音乐氛围对促进发展幼儿对乐感受力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根据不同的活动项目,选择相应的音乐。幼儿午睡时,一首抒情、节奏慢的音乐,能营造安静的气氛,使幼儿尽快地入睡。时间一长,幼儿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美、生活美,大大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力,让幼儿的心灵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如在欣赏《小兔和老狼》这首音乐时,幼儿借助故事,理解了音乐内容之后,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充分涌动作去表现音乐中的不同形象、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接着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老狼”,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做动作,在表现小兔的音乐时,孩子们作出单独跳、结伴跳、向前跳、侧着跳等各种不同的动作;在表现大灰狼时更是姿态万千,有的摆动着狼尾巴摇摇摆摆的走,有的踮起脚尖走……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使幼儿产生了灵敏,音乐和节奏速度也通过幼儿动作反映出来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这是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无疑会给幼儿带来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满足。
㈤ 浅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是美育的一部分,目的在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和品德。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从培养幼儿较为敏锐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激发幼儿丰富的音乐审美情感、发展幼儿初步的审美创造力三方面入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快乐进程中进行学习和获得音乐感知力的发展。以音乐审美为中心,让幼儿学会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
幼儿音乐审美能力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活动则是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一的重要内容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即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通过走进欣赏,积累经;创新活动,彰显个性;挖掘材料,激发想象等多元化的策略,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审美能力发展,开启幼儿那颗爱美、求美的心灵。
一、培养幼儿审美欣赏能力,让幼儿拥有一对“音乐家的耳朵”
1.音乐欣赏促进幼儿感受和理解能力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欣赏则是一种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审美活动,帮助幼儿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印象和音乐知识,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
教师首先应选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选择富有审美趣味和意境的音乐素材,还要充分挖掘并呈现音乐作品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给幼儿相应的自由想象空间,又能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如《小猫圆舞曲》是一首轻快活泼、充满热情的圆舞曲,深受幼儿喜爱的欣赏曲,它通过节奏、高音、速度、力度、风格截然不同的四个乐段,依次描述了小猫兴奋得意地在琴键上来回走动——小猫经过一阵愉快的跑跳有些疲劳,跑跳的速度减下来——小猫经过一番休息又兴奋的走动起来——小猫变成了一个很有经验的钢琴演奏家,正在胸有成竹的为大家演奏一段深刻、宽广、雄壮的乐曲。从幼儿兴趣点入手,体会“小猫”的心态和状态,易于幼儿领会和接受,让幼儿在充分的理解、掌握乐曲的结构和情绪后,感受音乐、生活的美。要让幼儿对构成音乐美的要素充分的感受,感受作品中的节奏、力度、速度、旋律、音色、曲式、情绪等,需要经过长期的听觉训练和有计划、有目的欣赏活动。
2.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一,引导观察,启发想象。在欣赏音乐教学活动中,为避免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呆听,教师利用多种符号(既图画与音乐、语言与音乐、动作与音乐、)体系间的相互解释的能力,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直接将幼儿带入音乐作品中去。如欣赏《熊和石头人》《小猪摘瓜》时,先引导幼儿听乐曲的旋律,感受音乐性质,教师要紧抓住对比特点,用形象、直观、生动的方法加以启发,反复对比,让幼儿有意识地辨别节奏、速度、快慢变化,获得对音乐的美的感受和理解,在幼儿懂得初步的音乐美和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讲述,体会乐曲或歌曲的感情和意境,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接触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幼儿的视听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为今后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音乐和提高音乐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创设感受环境,提高感受力。《指南》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可见,为幼儿创设音乐氛围对促进发展幼儿对乐感受力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根据不同的活动项目,选择相应的音乐。幼儿午睡时,一首抒情、节奏慢的音乐,能营造安静的气氛,使幼儿尽快地入睡。时间一长,幼儿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美、生活美,大大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力,让幼儿的心灵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如在欣赏《小兔和老狼》这首音乐时,幼儿借助故事,理解了音乐内容之后,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充分涌动作去表现音乐中的不同形象、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接着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老狼”,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做动作,在表现小兔的音乐时,孩子们作出单独跳、结伴跳、向前跳、侧着跳等各种不同的动作;在表现大灰狼时更是姿态万千,有的摆动着狼尾巴摇摇摆摆的走,有的踮起脚尖走……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使幼儿产生了灵敏,音乐和节奏速度也通过幼儿动作反映出来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这是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无疑会给幼儿带来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满足。根据幼
㈥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素质 或(音乐活动中幼儿科学素质培养的策略) 急急急
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审美体验和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利于幼儿探索与表现的平台,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以音乐艺术为手段,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是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育中,我们积极探索,以音乐教育为重要手段对幼儿进行情感陶冶,智力开发和品德教育,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而且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基本素质。我们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 选材要合适 内容要丰富 〈1〉活动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适时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挖掘有助于培养能力的教育因素,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儿童就能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儿童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再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体验,引导幼儿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和教育内涵。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和制定教学计划并做出合理的安排,使孩子们循序渐进的接受新的知识,教育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动要形式丰富多彩 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尤其注意这一点,让幼儿在玩中学,使孩子们乐于学,我们将歌曲,音乐游戏,律动,打击乐,歌表演,音乐欣赏,舞蹈等诸多形式带进日常教学中,融入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与唱,玩,敲,动之中,引导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音乐欣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积累音乐语汇,还可以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如: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辅助以摇摆拍手的动作,用之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在他们的心中播撒兴趣的种子;打击乐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直觉,促进音阶和节拍掌握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多声部的节奏;让孩子们尝试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能更好地挖掘幼儿音乐潜能。 二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活跃幼儿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切学习的动机中,兴趣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在此动力之下幼儿会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对感兴趣的事物,幼儿总会主动,愉快去探究它。那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呢? 〈1〉增强活动内容的故事性 在音乐教学中课,使活动过程情节化,创设了很好的活动情趣。在开展音乐欣赏〈小燕子〉这一活动时,我们首先出示“小燕子捉虫子”的场景图,然后,音乐响起,故事讲述:在美丽的田野里,有一群可爱的小燕子,燕妈妈带着她们飞到美丽的田野里,它们东找找,西看看,不一会儿它们发现庄稼有虫子了,燕妈妈立即领小燕子除掉虫子,保护了庄稼,小燕子为丰收出了力。这样经过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幼儿轻松愉快的进入角色,为音乐活动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2〉表演游戏渗透与教学活动中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把表演游戏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不但可以增加课堂的情趣,而且可以发挥孩子的音乐潜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如:在歌曲〈小鸟落落〉这一活动中,让幼儿戴上自己做的头饰,在教师创设的“幼儿园的楼房、大树”旁,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情景表演,当小鸟高兴的落在幼儿园的大树上,在大树上做窝时,孩子们各个是兴趣高涨,体会到了人和动物的和谐,同时感觉到了大自然中的美,活动有滋有味,孩子们情绪饱满。 师幼互动营造愉悦氛围 为幼儿创造自由平等,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让幼儿拥有宽松的学习环境,思维、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发展,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在活动中,我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当中,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让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就像朋友一样,教师与幼儿间互相关爱,互相支持,建立起了一种轻松,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活动时,小燕子的身边会有燕妈妈的陪伴,和他们一同唱歌,一同游戏,一同玩耍,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提升综合能力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内容,创新能力、想象力、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而且使教学活动妙趣横生,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运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表演区有许多乐器,让幼儿随时取用,使他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进而引导他们听辩乐器。如:铃鼓能拍能摇,还能敲击鼓边。响板能双手打也能单手打,串铃能放在手里摇也能拍打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些发现都能促使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奇妙的乐音与节奏。如:节奏乐“水仙花圆舞曲”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把小朋友带进了一个美好意境。这样把学习技能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融为一体,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活动中,我会经常让孩子们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如:听了缓慢的以长音为主的音乐会想象睡觉时妈妈唱的摇篮曲,而听到欢快以短音为主的音乐时会想象梅花鹿活泼跳跃的样子。由于音乐所塑造的形象来自于生活,而且与孩子们的生活想吻合,因此孩子们可以通过感知、联想、共鸣、反应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并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素质和创造力也的到了提高。
㈦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
音乐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陶冶幼儿的思想情操,提高幼儿的情趣,使幼儿树立美妙的理想,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有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要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感受音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幼儿对音乐产生情感,对教师产生好感,才能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创造一个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至教师与孩子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达到开发情商的作用。 二、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幼儿的表演潜能,使他们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中使幼儿享受到美的愉悦,感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各种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意义,最终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动作和声音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同时进行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活动(音乐律动,舞蹈),创造出属于孩子们自己新的音乐过程. 关键词 音乐教学;感受;表现;创造 “音乐是人类文化绝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一个缺少了音乐的人来讲,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没有音乐的人是不完全的人”。这就清楚地表明,在任何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包括有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其他领域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拿音乐艺术来说,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幼儿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下面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感受音乐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幼儿对音乐产生情感,对教师产生好感,才能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只是对歌曲内容的情感投入,而缺少对幼儿的热爱之情,同样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教师与幼儿音乐活动接触的机会很少,一周内可能只有2-3次音乐活动时间。怎样充分利用音乐教学活动这个客体达到情感交流呢?所以我充分利用更多时间让孩子多听,为幼儿创造尽可能多的音乐空间。例如:在午睡前放音乐,在过渡环节的时候放些音乐,使幼儿的心灵与音乐沟通。平时和孩子们多接触、聊天使得孩子把我当做身边的朋友,没有距离感 从而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创造一个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至教师与幼儿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使幼儿喜欢老师更喜欢音乐,喜欢上我的音乐活动最后达到开发情商的作用。 (一)对于小班孩子来说 小班的孩子年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感受音乐。 如歌曲《小雨沙沙》我给孩子们自制打击乐。幼儿拿空矿泉水瓶,里面装上沙子、豆子、大米等东西,只要一摇动,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我先请装了黄豆的幼儿演示一下,孩子们都说这是大雨'哗啦啦'的声音,我又让装小米的孩子也来演示一下,孩子们说这回才是'小雨沙沙'的声音……然后分别带着情绪演唱歌词,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又如我在音乐活动的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创设歌曲的意境,让幼儿体会到夜晚的安静,许多动物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要在悠荡的摇蓝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的情景。先拉上教室的窗帘,使教室的光线相对变暗,营造夜晚的氛围,放《摇篮曲》音乐,然后柔声地说:'夜深了,天上的星星、月亮都困得闭上了眼睛;地上的鸟儿、虫儿累了嗓子,也停止了歌唱。我们的小宝宝也一定想好好地休息了。而我扮演爸爸角色,一边关爱地看着孩子们,走到孩子们跟前轻轻抚摸他们的头,一边在多媒体上出示星星、月亮、鸟儿、虫儿……都闭上眼睛安静睡觉的画,然后深情地对大家说: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美妙的歌声伴随你快快进入甜美的梦乡。由于老师角色的变换,话语中时时透露出真挚的情感,给幼儿以温馨与关怀,孩子们渐渐进入情境,这时,老师弹起了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旋律,并轻轻哼唱歌曲,在舒缓、柔和的意境中,随着老师深情的演唱,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当起了听话的小宝宝。一起随着琴声轻声唱起了歌曲。通过教师对音乐的理解,幼儿在音乐和教师创设的意境中,使孩子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人间的真爱。 (二)对于中班幼儿来说 中班幼儿是从小班末期进入中班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小班的那种情景带入方法,也不可全盘舍弃在小班中运用的一些教学方法。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如在《春天多美好》音乐活动的教学中,我挖掘教歌词中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内涵。为幼儿创设了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环境:用一些图画挂片展示,布满了鲜花绿草。利用电教媒体,投影出森林画面。墙壁上张贴布置一些深浅不一的绿色彩条,使教室的光线适度,柔和。当让幼儿聆听音乐的时候,同时播放大自然风光的录像片断:巍峨的群山、壮观的瀑布、静静的山谷、缓缓的小溪、山间的野花、林中的小兔子……这首歌曲的形象有静、有动,随之动感不断加强,高潮后力度渐弱到最弱。在这音与像完美结合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的情感为之感动,感受着美丽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妙。加上老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配以流畅而富于表现的钢琴伴奏等。使他们准确地捕捉到歌曲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有控制的、柔美和谐的发音中,那起伏的歌声,描绘出春天美丽的风景,在孩子的演唱中也表现出幼儿对春天来了的美好感情。同时培养了幼儿的综合审美素质。 (三)对于大班孩子来说 到了大班,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幼儿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他们从语言和认知上都有了逐步的发展。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故事,如带有情节的音乐《好孩子要诚实》《有礼貌》等。还可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和欣赏教学以及能够调动幼儿内心活动的音乐活动,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等。 在上大班音乐活动时,每次活动的导入语言是我精心设计的,经常是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如:“今天你们听音乐进教室的时候,脚下的节奏非常棒,比如刚才听到狐狸的来了的时候你们就能用轻轻的脚步学着狐狸的样子进入”,使幼儿听到老师对他们的夸奖后,认识到刚才我做的是正确的,下回我还要用这样的脚步来模仿狐狸,我认为这样的鼓励对孩子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有很大的帮助。